保健品行业乱象调查 黄金周购买须谨慎
2012-09-27 23:471650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提高了,对养生也有了新的追求。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什么保健品好什么保健品不好,人们并没有辨识的能力。因此保健品市场乱象也更加的猖狂。下面相关专家总结了保健品的四大乱象,并提醒消费者,无论节假日,选购保健品都应谨慎。
专家盘点保健品4大乱象保健品市场主要存在未获批号擅自销售、添加药物、夸大宣传、销售行为不当4类违规问题。
无批号销售申先生在北京某超市花费570元购买了3盒蜂胶软胶囊,服用后感到头痛乏力。他仔细查看,这才发现 产品 包装内外既无 保健食品 批准文号及标识,也没有“qs” 质量安全 标识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申先生遂将超市诉至法院,要求返还货款并予以10倍的赔偿。后经法院查实,支持了申先生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示:依据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另据我国《 食品安全 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是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在本案中,涉案产品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标识,也没有证据证明其已按有关规定办理食品安全性评估并申报批准的手续,故违反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添加药物王女士在某商场购买了20盒降糖辅助类保健品“消降糖”,疗效相当显着。后经朋友提醒,王女士将该保健品送至药监局相关部门,这才发现“疗效显着”的背后竟是添加了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化学药物成分。王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场予以10倍赔偿。后经法院查实,王女士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法官提示: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自2005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对食品的成分规定为“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因而保健品不是药品,只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应添加药物成分。如保健品中违规加入药物成分,亦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获得赔偿。
夸大宣传李女士在孟某经营的商店购买了某品牌的治疗糖尿病胶囊两盒(另赠四盒),价值900元。该产品外包装写有“糖尿病患者专用型”,说明书上写有服用此药“六天把血糖降至正常,二十天消除糖尿病并发症,三个月全面修复胰岛功能”。李女士的家人按说明书服用后,感觉没有任何效果。后通过电话咨询药监部门得知,该产品只是普通食品,不可能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法官提示:保证内容是否构成虚假宣传,需要结合消费品的宣传程度进行判断,通常要依据一般社会常理、一般消费群体的认知能力和消费观念认定。该案中产品说明书的宣传内容夸大了消费品的功效,混淆了保健品与药品的性质,严重误导了原告的消费行为,致使其权益受到损害,构成虚假宣传。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