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淄博一家纺织企业将废弃塑料瓶转化为高端环保面料,并打造出全链条绿色智造体系,以“减碳”撬动“增效”。
在山东恒利纺织的车间,一批价值150万元的户外功能性面料正在加紧生产,月底前将发往海外。生产这款高端功能面料的纱线,是由废弃矿泉水瓶再生而成的,按照企业现有产能,全年可消耗4921吨再生纱,相当于回收2.96亿个矿泉水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700吨。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梅红说:“它的材质叫做PET,它主要来自于我手里的这个瓶子,经过化学纺织法之后,它就产生了这款再生纱线,占到了我们当前高端面料的70%。”
虽然成本比普通纱线高出30%,但新型面料凭借绿色属性与科技含量,成为欧美市场的“抢手货”,订单已排至今年第三季度。技术的突破不仅是原料循环,还在于恒利在生产工艺、研发设计和配方使用等方面自主研发,形成的一套完整绿色生产制造流程。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周彤说:“通过创新研发的特殊再生技术,实现化工材料的功能改性,让普通的面料具有了遮光保温、阻燃耐磨、透气防晒和自我修复等多场景功能。”
化工材料实现功能改性,衍生出的是不怕沾水的冲锋衣、不怕火烧的消防服、不怕紫外线暴晒的防晒服等一大批功能服饰。而在生产环节,企业投资3亿元引进国际领先的气流染色设备,使每万米布染色能耗下降30%,用水量减少50%。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专员王海华说:“对标欧盟标准,我们也制定了自己的科学碳目标,现在我们每年要减少4.2%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样预计在2026年可以减少29.4%的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面对欧盟“2050年净零排放”的硬性门槛,恒利又主动对标国际标准,在厂区铺设6兆瓦光伏发电系统,并100%采用绿电。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李振宇说:“我的左上角,就是我们恒利整个水电气消耗的状况,通过我们能耗实时动态的显示,实时的优化平台,这样一个联动,实现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30%的降耗的目标。”
如今,恒利已构建从原料回收到智造输出的全产业链低碳模式,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顺利拿下瑞士蓝标认证等国际“通行证”,并与30多个国际品牌建立合作,真正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麟铭说:“同时我们的订单量也增加了近50%,其实我们这样算下来,我们都是非常值得去投入环保的。”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