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战马到底有多难养?为何说历代王朝对它又爱又恨?

2023-07-12 16:23400网络

非常难养,但是因为古时候战马是古人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用来代替脚力的必需品,所以又不得不养,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战马是又爱又恨。但是,即使是再怎么又爱又恨,他们也不能放弃养殖战马,而且还要好好伺候它们,不能让它们生病、死亡。因为古时候,战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重要,宋朝的战斗力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好的骑兵。

一、战马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等各种各样的,而骑兵不管是在机动性上还是在战力上,都比靠着双脚走路的步兵要好上很多。而且,因为骑兵具有高机动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就经常仗着这一点对步兵进行骚扰。就算是不进行骚扰,在战场上面对面强攻,步兵也打不过骑兵。

比如说宋朝,宋朝因为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就没有养殖战马的马场。最初的时候,宋朝有一支优良的骑兵,这支骑兵也算是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是因为优良马场的缺失,再加上打仗对于战马的消耗,到了后期,这支骑兵也明显不行了。所以说,要是当初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像唐朝一样建立起了优良的马场,说不定最后的结局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

二、养殖战马的困难性

有人觉得,养马有什么困难的,就随随便便给它吃草,然后保证不生病不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战马养来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饲养战马的难度要比饲养其他的,比如说家养的马或者是拉货的马又或者是拉车的马的难度要大很多。首先我们从饲料上面来看,战马吃的饲料要比普通的马精细很多。

在那个经常大旱、大涝,又或者是连年战争的时代,人吃的东西说不定都没有马吃的精细,因为战马的饲料有黑豆和苜蓿等粮食作物。不仅平时吃得好,而且,因为马的胃对于粮食的消化吸收能力、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马在半夜还得加餐,也就是所谓的“宵夜”。毕竟“马无夜草不肥”嘛,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得来的。

其次,因为养马的利润不高,所以老百姓并不想养马,更别说替官府养马了。所以说,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中,有一项保马法,就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替官府养马,而强制性让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太过于沉重,因为怕事态恶劣化、严重化,所以这项举措不得不取消掉。

不同于其他的被养殖的动物,战马是不能自行繁殖生育的。因为马要上战场,少不了兵戎相见,大家害怕兵戈相交的声音惊到马,然后伤害到自己这边的士兵,所以所有的战马都是被阉过的。不能自行繁殖,那么战马就是死一匹,少一匹。因此战马尤其宝贵,特别是那些血统纯正的、品种优良的战马,就更为宝贵了。如此宝贵的战马,在伺候它们的时候必定要小心翼翼,除了战争损耗外,没有其他损耗那才是极好的。

所以说,有战马的朝代对它又爱又恨,因为作战价值高,但是又不好养殖,而且为了养殖战马,每年朝廷都要搭进去大笔的银两。没有战马的朝代,对战马更是十分渴求,毕竟战马作战的优势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横的部队呢。

古代战马如此重要,“天然牧场”失守后历朝历代如何养马呢

主要是靠在内陆和边境地区设立养马场,并且设立相关的养马政策,鼓励民间养马。其次,从边境其他地方进行购买,以及从自己的藩属国进行索要。

在商朝时期就对战马已经非常重视了,那时候马匹不止是用来做战马,更是日常的运输工具,以及贵族的狩猎活动都需要用的马匹。在秦朝则给马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枷”,可见朝廷对马匹的重视,偷马上死罪,偷牛只是入狱。并且在内陆地区,自己建造羊马场,养殖战马。

在汉朝时期更是加强了对马匹的管理,甚至规定禁止母马向外流出。曾经汉文帝舍不得养马,因为养马的成本太高了,养一匹马的费用可以养活25人了。但是被大臣所阻拦,讲述养马的重要性。最终颁布命令“民间养马可以免除劳役”。汉景帝时期更是扩大了养马的规模。

隋朝时期,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养马场,更是在青海设立了官方的养马基地,以进一步的扩大战马数量。在隋炀帝外出巡视的时候,战马多达十万匹。唐朝时期,更是专门为养马设立了太仆寺,进行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养马场。而且唐朝时期国力强盛,从周围的胡国中引进了很多优良品种的精马,这为改良国内马匹品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天然牧场失守后的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在山区养马的。因为平原地区都是农田,喂养马匹的草料较少,而且山区的气候、地形等因素也能产出一些高质量的战马。由此可见,古代养马不仅仅是依靠着“天然牧场”,在国内更是建有很多的内地养马场以供应马匹的使用。毕竟没有哪个统治者会不关心战略资源的。

古代战马如此重要,“天然牧场”失守后历朝历代如何养马呢?

主要是靠在内陆和边境地区设立养马场,并且设立相关的养马政策,鼓励民间养马。其次,从边境其他地方进行购买,以及从自己的藩属国进行索要。

在商朝时期就对战马已经非常重视了,那时候马匹不止是用来做战马,更是日常的运输工具,以及贵族的狩猎活动都需要用的马匹。

在秦朝则给马设立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枷”,可见朝廷对马匹的重视,偷马上死罪,偷牛只是入狱。并且在内陆地区,自己建造羊马场,养殖战马。

在汉朝时期更是加强了对马匹的管理,甚至规定禁止母马向外流出。曾经汉文帝舍不得养马,因为养马的成本太高了,养一匹马的费用可以养活25人了。但是被大臣所阻拦,讲述养马的重要性。最终颁布命令“民间养马可以免除劳役”。汉景帝时期更是扩大了养马的规模。

隋朝时期,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养马场,更是在青海设立了官方的养马基地,以进一步的扩大战马数量。在隋炀帝外出巡视的时候,战马多达十万匹。

唐朝时期,更是专门为养马设立了太仆寺,进行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养马场。而且唐朝时期国力强盛,从周围的胡国中引进了很多优良品种的精马,这为改良国内马匹品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养马,规定“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在明朝的时候设立的牧监达五个,下辖近百个马场。

由此可见,古代养马不仅仅是依靠着“天然牧场”,在国内更是建有很多的内地养马场以供应马匹的使用。毕竟没有哪个统治者会不关心战略资源的。

总结而言,即是通过颁布一些条例法令来严格监管养殖战马。

早在商代,统治者就认识到了马的重要性,诞生了官方马匹管理制度,也就是所谓的“马政”。“马政”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政,谓养马之政教也。

商代的统治者和贵族对马匹特别重视,因为马匹不但是战争和贵族狩猎时驾驶车辆的重要工具,也是祭祀鬼神的祭品,需求量大,专门从事马匹饲养的“队伍”也很庞大,由奴隶组成。

“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这个观点虽然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提出的,但秦朝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政府非常重视,除了在边郡地区大搞官营养马基地,还在内地大建官马厩(养马场)。

秦朝颁布的《厩苑律》,则无异于给马上了一道保险,其中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盗马是死罪,比盗牛的罪行大多了。

汉朝建国没多久,就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马政制度,汉高祖时期,丞相萧何制定的汉律中,就专门制定了有关养马的“厩律”,吕后称制时,为防止“军资遗敌”,明令禁止母马外流。

汉景帝则接受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卫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并将边境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扩大。汉初战斗力一点不输匈奴的骑兵部队,与几代皇帝重视养马不无关系。

唐朝不但把马政列为“经国要政”之一,马政建设更是前所未有,设立了专门统管全国马政的太仆寺,下设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将各地六十多所牧马场纳入统一管理,除此而外,还设立了掌全国驿马的驾部。

相比之下,宋朝要比之前其他朝代都“惨”,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养马地,只能用丝绸、绢布去换马,但数量有限,而且非常被动,对方若“断供”,则只能徒唤奈何,所以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总体来说比较弱,甚至没有一支像样的骑兵。

到了元朝,虽然蒙古族号称“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但据《新唐书·北狄·室韦》记载,蒙古人的祖先(蒙兀室韦的母族)室韦处于部落联盟阶段时,其畜牧业并不发达,“无羊少马.有牛不用”,九世纪中叶以后,受突厥、契丹、女真等族以及中原的影响,畜牧业才得到发展,并将马匹的饲养提高到重要地位,发展成为战争的重要工具。

由于地利因素,蒙古人养马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牧场有牧场,要饲料有饲料,连驿站都有牧马地,养马业自然非常发达,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自然不在话下。

据《明朝、高丽的贡马之争与明丽关系 》,早在“起江左”时,朱元璋就十分渴求战马,派人到处去买马,但所得有限,元顺帝北迁后,他于洪武二年还遣使去买战马,可惜未能如愿。

花钱也买不到,他决定自力更生,于洪武四年“置郡牧监于答答失里营所,随水草利便,立官署,专职牧养”。

洪武六年,朱元璋更是制定了养马之法,令民共养马匹,洪武二十八年更规定“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也设立于洪武六年:“设太仆寺于滁州,统于兵部。后增滁阳五牧监,领四十八群……岁终考马政,以法治府州县官吏”。

至洪武七年,明朝设立的牧监达五个,下辖近百个马场。太仆寺的设立,“标志着明朝战马繁殖与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明成祖登基后,朱棣对战马的重视一点不亚于朱元璋,亲自过问马政,还对兵部尚书刘俊做了这样的指示:“古者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重。”

以上就是关于战马到底有多难养?为何说历代王朝对它又爱又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