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一直没有变”达芙妮,没落的“国民女鞋”

2023-01-16 14:52540网络

知名艺人全智贤与谢霆锋曾为达芙妮的产品做宣传推广。 (达芙妮官网截图/图)

2020年8月25日,达芙妮国际(00210.HK)公告显示,达芙妮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减少85%,亏损1.41亿港元,线下门店数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骤减至293家。

达芙妮是中国知名女鞋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曾号称每五双中国品牌女鞋中就有一双达芙妮。那句经典广告词也曾家喻户晓——“爱上S.H.E,爱上达芙妮”。

2020年8月31日,达芙妮官方微博澄清称“达芙妮集团从未彻底退出线下实体零售”,目前聚焦自有品牌“达芙妮”和“鞋柜”,持续其线下零售。

目前在达芙妮的天猫网店上,鞋价在100-300元之间,部分款式有“买一送二”的促销活动。自30年前诞生起,它的价位就在这个区间。但随着物价的普遍提升,这个价位早已不再“高端”。

1987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张文仪、陈贤民在香港创立永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经营以外销为主的女鞋代工制造。

1980年代后期,两岸经济交流增加,张文仪、陈贤民在福建莆田投资建厂,并设立莆田涵江鞋业有限公司。

1990年,永恩国际自创女鞋品牌达芙妮,开始内销为主的发展策略,并很快占领了国内的女鞋市场。1995年,永恩国际于香港上市。次年,达芙妮开始大举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在中国快速扩张。

达芙妮曾一度被称为“国民女鞋”。其代言人是知名女星刘若英、台湾女子团体S.H.E。门店开到大街小巷,2008年,一本署名为陈伟文的作者曾出书《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分享达芙妮的经营故事。

2012年是达芙妮的巅峰时刻。其销售点遍布三四线城市,是县城步行街的“标配”店铺,门店在中国一度开到6881家。2012年,达芙妮国际实现营收105.29亿港元。

2020年8月28日,福州市大润发商城金山店,达芙妮的门店已经迁走,商城外的标志仍然可见。 (黄欣然/图)

然而风光背后,达芙妮早已危机四伏。

早在2004年,因以假土地买卖拉抬股票,达芙妮创始人之一张文仪遭台湾警方通缉,达芙妮股价大跌,张文仪的董事会主席一职由陈贤民的外甥陈英杰接任。2007年,张文仪在澳门被捕并押解返台,达芙妮股价再次暴跌。2011年,陈贤民卸任董事总经理的职位,公司大权落在陈英杰身上。

创始人丑闻只是开始,随后电商转型失败则给达芙妮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

据财新等媒体报道,2010年,达芙妮与百度合作投资B2C平台“耀点100”,首创“线上购物+门店取货”的运营模式。达芙妮先后在该平台注资3亿元,同时关闭京东、好乐、乐淘等其他分销渠道。

这次豪赌却以失败告终。2012年,耀点100网站停止运营,达芙妮投资打了水漂,还错过了转型电商的最佳时机。

更核心的问题是库存。服饰界有一条规则,“得库存者得天下”,管理好库存是服饰品牌迈向成功的关键。但达芙妮在近十余年中,库存问题愈发严重。

2004年,达芙妮的库存周期为126天,2015年上升到215天。大量库存积压、商品上新慢,门店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清理库存,达芙妮逐渐给大众留下款式旧、常年打折的印象。

对此,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认为,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是开了太多无效的门店。“清库存应该是短期行为,如果长期清库存,说明品牌的产品设计、营销都有问题,跟消费者的匹配度不高,只能通过降价去迎合消费者。”

2012年,达芙妮大幅裁员,2013年起营业收入连年下滑,2015年开始巨额亏损。2015到2019年,达芙妮共计亏损近40亿港元。

闭店潮随后而至。2015年,达芙妮约有6000家线下门店,到2018年,将近一半门店关闭。2019年达芙妮关店2400家,平均每天关店6家。

2008年,在经营顶峰时期,曾出版《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分享经验。图为该书封面。

达芙妮(DAPHNE)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美丽动人的月桂女神,女鞋定位一度与 时尚 挂钩,成为许多80、90后女孩青春期、初入职场时的购鞋首选。

48岁的刘燕是福建的一位白领。她是达芙妮的老顾客,住所附近有一家达芙妮门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发现达芙妮的鞋子越发难穿。“本来是看中它便宜,可是鞋子太磨脚,经常买了就后悔。有一双没穿几天就坏了。”

达芙妮何以没落?郑杰总结原因有两点:质量低劣、管理混乱。

“工艺太过简单。比如鞋底、鞋跟,就刷个胶。”郑杰回忆,2014年,新员工到上海青浦的工厂参观,而后在公司大会上被问及参观感想,新员工坦言,“我们公司做一双鞋的步骤也实在够简单的。”

价格博弈导致达芙妮在原材料上只能选择PU革。PU革是一种以PU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与真牛皮相比较,PU革材质硬、舒适感差、容易磨脚。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普遍的“磨脚”印象。

郑杰回忆,2013年的公司年会上,一位领导表示要把门店数增加到10000家。实际上,那一年达芙妮不得不开始自救。

转型电商失败后,达芙妮尝试过“去加盟化”,以调整销售渠道。然而,达芙妮推出“单方面不续约”条款,致使加盟商怨声载道。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曾有17家加盟商向上海市工商局举报达芙妮涉嫌违规。

达芙妮还尝试过继续聘请大牌、引进新品牌,以挽救品牌形象。2015年,达芙妮推出由谢霆锋、全智贤、刘诗诗、郭雪芙等知名艺人组成的全明星阵容。然而颓势难以逆转。

达芙妮不是孤例。在传统知名国内品牌中,除了李宁、安踏等少数转型成功的案例,更多“达芙妮们”面对着类似的命运。

曾经的中国休闲鞋“三巨头”,是百丽、富贵鸟、达芙妮。百丽曾连续13年拿下中国女鞋销售榜冠军,但在2017年退市、被收购。富贵鸟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3年后停牌,2019年公司宣告破产。

曾被80、90后视为 时尚 潮流的美特斯邦威、森马等服饰品牌,如今也渐渐退出公众视野。由周杰伦代言的美邦服饰(002269.SZ),2012年后营收下滑,2015年首次出现亏损。2019年财报显示,美邦服饰营业利润亏损7.79亿元,下降1521%。

森马服饰(002563.SZ)曾每年斥巨金邀请韩国明星代言,2020年上半年,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97%。曾由知名女星林志玲代言的中国内衣第一品牌都市丽人(02298.HK),2020年上半年亏损逾1.3亿元。

马岗总结,新零售背景下,许多传统经验已不再奏效。传统鞋服品牌需要建立数字化的经营体系、实现轻资产转型,并且保持对新鲜事物的适应与学习能力,“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一直没有变”。

(应受访者要求,刘燕、郑杰为化名)

达芙妮大溃败,从遍地开花到关店9成,该如何自救?

品牌定位与直营模式。

企业获得一个品类成功,往往拓展到其他品类,这个策略没有对错,关键要看实际情况。

达芙妮实行多管齐下的营销办法,包括代销联营、个体户代理或买断及专卖店等。

达芙妮曾经是遍地开花的中国女鞋之王,门店规模一缩再缩。截至去年末,门店总数242家,相较高峰时期的6881家减少96%。达芙妮总市值仅3.54亿港元,较巅峰时期的170多亿港元萎缩98%。

达芙妮可以说在90后眼中是非常熟悉的,邀请SHE出任品牌代言人,只要在步行街就能看到达芙妮的品牌门店。但自从2012年开始,达芙妮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达芙妮共计亏损了40亿港元。经营不善的迹象从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便可见一斑。2017年,达芙妮净亏损高达近8亿港元;同时,2017年达芙妮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共关闭1009个销售网点,其中包括317家达芙妮直营店。也就是说,平均一天关闭三家门店。由于此次疫情的原因更是损失惨重,所以达芙妮决定彻底退出实体零售,向电商转型,开始走“轻资产”模式。

达芙妮国际表示,拟于2028年6月30日起的12个月内,出售集团若干非核心物业,其账面值约为5221万港元,以提升本集团流动资金状况。达芙妮国际表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线上业务将是集团在后疫情阶段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其中,其电商部门将协同设计团队,开发更多“线上专款”,并以“小单快反”的供应链系统作支持,以更贴切地满足快速转变的线上消费者需求。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在大众女鞋市场的地位,扩展运动休闲品类。在“轻资产”业务模式下,线下渠道将作为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与线上渠道协同合作,释放最大协同效应。集团将继续推行以“合伙人制度”为主,以新形象店为辅的线下销售渠道组合。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一直没有变”达芙妮,没落的“国民女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