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最大汽车供应商博世去年少赚了138亿元

2025-05-23 00:1710财经杂志

  从火花塞到辅助驾驶系统,德国博世集团作为全球最大汽车供应商,几乎能提供汽车所需的一切。当前车企转型剧烈,作为上游的供应商企业随之浮沉。

  博世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汽车(博世称为智能出行)业务的销售额是55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56.5亿元),同比下降0.7%,息税前利润率从2023年的4.4%下滑到3.8%,低于集团平均水平。

  历史超百年的博世有四大业务,除了智能出行,还有消费品、工业技术、能源与建筑技术,整体贡献了2024财年9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373.8亿元)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4%,
  利润降幅较明显。2024年的息税前利润为3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3.1亿元),相较2023年的48亿欧元下降35.4%,少赚了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8.4亿元),息税前利润率从2024年的5.3%下降到3.5%。

  这个成绩不算理想,而且考虑到关税以及种种冲击,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坦言,“今年的整体形势不会有明显的转机”,希望在2025年销售额有1%-3%的自然增长。

  但中期目标仍然不改——一方面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一方面对组织进行持续瘦身,2030年,实现销售额6%-8%的年均增长。

  这其中,中国市场成为博世的增长亮点。2024年的销售额达 1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7%,占全球营收的22%,是德国外的最大市场。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是稳健的市场,更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过去30年我们做的是把全球的技术拿到中国,现在我们做的是中国创新的成果输出全球。”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对《财经》说。

  利润跌了,要通过创新找回来
  博世2024年的营收下降了1.4%,息税前利润却下降了35.4%,利润降幅大于营收,引发关注。

  这主要源于汽车行业需求疲软、原材料成本上升及电动化转型的高投入。尤其是核心业务板块——智能出行受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影响,息税前利润率仅为3.8%,低于集团平均水平。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4年销量约2700万辆,同比增长约 2%,但从全球而言,欧洲和美国的汽车销量都在下滑,导致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 7800万辆,同比下降约2%。

  在外部,全球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叠加供应链不稳定和高通胀压力,导致博世核心业务增长受限。在产业内部,随着汽车智能化竞争的加速,车企的手越来越往上游延伸,供应商和车企的关系也在动态重构。

  车企越来越做以往产业链上供应商做的事情,比如比亚迪自己研发和生产电池、蔚来汽车和小米汽车都在自研芯片——博世当前主推的辅助驾驶功能,更是所有车企的必争之地。供应商和车企客户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如何相处,对于全行业都是新挑战。

  “垂直整合是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车企普遍有对技术进行前期投资的意图,对于供应商而言,这值得重视。”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对《财经》表示,考虑到车企自身的技术储备和资源禀赋,比亚迪这类的车企会进行供应链垂直整合,但大多数车企可能不会。作为应对,博世需要提出更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辅助驾驶领域,主机厂可以买一套完整的方案,或者只买一个模块。

  在博世看来,技术创新是打破市场壁垒的唯一出路,必须以前瞻性投资加速自身技术迭代。仅在2024年,博世前瞻性投资便达到了近130亿欧元,其中包含资本支出51亿欧元和研发支出78亿欧元。

  比如2024年,博世在苏州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建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专注于新一代电驱产品、智能制动系统和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 。

  电动汽车技术(电池、电机等)、辅助驾驶和软件定义汽车领域,是投资重点,尽管短期内转型成本拖累利润,但管理层表示,这些投资将确保博世在智能出行和能源技术领域跻身全球前三。

  博世表示,将重点拓展中国、印度、东盟、非洲和北美市场,同时巩固欧洲业务,增长将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扩展、收购和合作实现。为了保持利润,博世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研发效率,并通过出售非核心业务精简投资组合。

  过去一年,博世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瘦身。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博世在全球共有约41.79万名员工,同比减少了近3%,裁掉了近1.2万人,裁员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截至2024年末,博世在中国的员工数逾5.6万名,在德国约13万人。

  博世仍然坚持2030战略:实现6%-8%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 7%的息税前利润率。

  中国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中国市场对博世集团非常重要,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每年汽车产量超过3000多万辆,超过欧洲和美国生产的汽车总量。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史蒂凡·哈通说。

  博世希望,所有业务在中国市场都能做到前三:汽车零部件、消费品、工业技术、能源与建筑技术等等。

  中国是博世2024年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销售额同比增长 2.7%,占全球营收的约 22%,是博世最大的市场之一。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 4%,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动能。

  在关键的智能出行领域,博世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最高支持L2级的城区辅助驾驶)逐步集成端到端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使汽车能够更像人类一样思考和驾驶,从而更顺畅地行驶并避开障碍物。

  史蒂凡·哈通表示,对博世而言,充分利用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支持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计划,帮助中国企业出海,是博世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但是博世在辅助驾驶领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在辅助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太多,华为、Momenta等本土供应商占据显著优势。据佐思汽研报告,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第三方智驾供应商城市NOA市占率中,Momenta凭借显著优势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60.1%。华为Hi模式则占据了29.8%的市场份额。城市NOA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正经历剧烈洗牌。

  “我们在高阶辅助驾驶还在追赶状态,未来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现在有多努力。”徐大全对《财经》坦言,辅助驾驶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且可供用户选择的方案多种多样,成本也在可负担的范围内。博世在辅助驾驶领域还要多多加油,才能实现中国前三的目标,
  2024年,博世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达119亿元人民币,彰显了其对本土创新的重视。在华的5.6万名员工中,有超过1万名是研发人员,分布于26个技术中心。人工智能和软件已成为博世中国的战略重点,全面融入创新、工程和生产中。

  与此同时,博世通过博世创投(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的 2.5亿欧元创投基金,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深科技(deep-tech) 的初创企业投资,积极吸纳前沿技术,进一步强化本土化创新能力。

  在中国,博世创投投资了驭势科技、主线科技、镁伽科技等领先企业,覆盖芯片研发、L4级人工智能卡车技术研发等。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帮助博世获得前沿技术,还能快速嵌入本土供应链,加快市场落地速度。

  “过去30年我们做的是把全球的技术拿到中国,现在我们做的是中国创新的成果输出全球。”徐大全说。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