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20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就当前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在江苏调研,重点走访了无锡、苏州、盐城、徐州等棉纺织集聚区。
江苏纺纱企业主要产品为各种差别化纱线,生产常规纯棉纱的企业较少。与新疆、河南、山东等纯棉纱比重较高的地区相比,江苏纱线产品原料中化纤比重更大且品种更为丰富,涤纶、粘胶、锦纶、腈纶、莱赛尔、维纶等化纤短纤及用于包芯纱的氨纶、涤纶、PBT等化纤长丝被广泛应用,对应的产品类型广泛,以单组分化纤纱、化纤和棉混纺纱、多组分化纤混纺纱、差异化化纤包芯纱、色纺纱等为代表。企业普遍反映,通过多年来差别化纱线生产和市场开拓,避开了和其它省区棉纺织企业在常规纯棉纱等市场的直接竞争。江苏各地棉纺织集聚化程度高,且各地区呈差别化特点,如无锡江阴和盐城响水的色纺纱、苏州张家港化纤短纤包氨纶的包芯纱、盐城建湖县化纤短纤包PBT的包芯纱,徐州沛县的粘胶纱和莱赛尔纱等,均在全国具有较高的集群知名度,根据产品用途不同,销往本省及浙江、广东等下游市场。
企业普遍反映,虽然从产品上和其它主要棉纺织省区避开了直接竞争,但是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下游内需恢复偏弱的环境下,企业今年的经济运行形势较上年更加严峻,虽接单尚可,但盈利难度加大,许多产品利润微薄甚至会亏损。南通一家行业知名的差别化纱线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的产品深度嵌入国际终端品牌产业链,但由于采购原料中环保涤纶、环保粘胶的价格相比常规品种价格高,且差别化生产各环节加工成本更高,即使订单得以保证但加工费仍无法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导致部分产品亏损。
据调研了解,除原料外,人工和电力为主要生产成本。在员工结构方面,苏南地区以省外员工为主,当地员工占比较低。省外员工更倾向接受两班两运转模式,对应工资普遍在8000-9000元/月,本地员工倾向于三班三运转,对应工资多在6000元/月左右,相较于苏南,苏北地区当地员工比例高,工资在5000元/月左右。生产用电方面,江苏波峰和波谷平均电费在0.72-0.75元/千瓦时,部分小企业为降低用电成本,仅在夜里12点至次日早8点进行生产,企业表示虽无法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权衡之下属于降低用电成本的权宜之计。
在今年上半年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江苏许多企业更加关注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不断通过淘汰老旧设备、更新智能化设备以提升生产效率并保障产品质量。张家港一家生产化纤短纤包氨纶包芯纱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重视产品研发,能够根据下游客户需要即时快速生产所需品种,储备的产品品种有上百种。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