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期,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抢抓农时推进“早化调、早中耕”田管策略,全镇21万亩棉花正迎来机械化中耕作业高峰期。农技专家与基层干部组成的服务专班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技术指导与机械化作业相结合,为棉花稳健生长和秋粮丰收夯实基础。
5月13日,呼和哈夏南村棉农白金龙的2000亩棉田里,10台大马力中耕机正进行复式作业,地膜覆盖的棉田泛起新土,2至3片真叶的棉苗在微风中舒展。“5月10日启动中耕,单日作业面积超100亩,7天内全部完成。”白金龙指着整齐排列的棉苗介绍,精河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技术人员每周都会到田头指导,从播种到封土的全程技术跟踪让他对丰收充满信心,现在棉苗根系发育好,抗风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棉花主产区,大河沿子镇今年全面推广“机械化中耕+科学化调”管理模式。精河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技术服务科科长张晓虎现场解读技术要点:“中耕深度控制在12至15厘米,既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又能疏松耕层促进根系下扎。监测显示,实施早中耕的棉田地温提升2-3℃,根系发育速度加快15%。”他同时提醒农户,当前需重点防范蚜虫和棉蓟马,镇里已建立每日虫情测报机制。
在村民努尔海的600亩棉田,智能化植保设备正在进行叶面喷施作业。“技术人员提前两周就来讲解病虫害防治方案,现在每天能处理600亩地,比人工效率提升10倍。”努尔海坦言,从播种时的精量点播到现在的机械化田管,全程科技赋能让棉农尝到甜头。据了解,该镇今年棉田机械化中耕率达100%,配套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覆盖率超80%。
“种子落地,田管跟进。我们建立了‘技术人员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联机制。”大河沿子镇党委委员仝军介绍,全镇已组建12支田管服务小队,针对不同地块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目前全镇化调作业完成率达90%,中耕进度过半,预计5月20日前全面完成苗期管理关键环节。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通过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手段,实现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20%的目标。
据悉,大河沿子镇棉花种植面积占精河县40%以上,近年来通过构建“良种繁育+全程机械化+科技服务”产业体系,棉花单产和质量水平位居全疆前列。此次田管行动的高效推进,不仅为年度丰收奠定基础,更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