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丙纶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博韬2025)在著名的“水晶之都”——江苏东海召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东海经开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邓庆梅,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会长郭清海,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副会长李增俊,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韬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国内主要丙纶产业链上下游近3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江苏博韬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中国丙纶网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承办。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丙纶分会秘书长窦娟主持。
嘉宾致辞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丙纶行业呈现“产量稳增、出口扩大、应用多元”三大特征,以广东蒙泰、博韬合纤、江苏海邦为代表的企业,在制造规模、生产技术、产品开发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引领了行业的新质发展。针对丙纶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丙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要注重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四是要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升品牌的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要积极应对贸易环境的变化,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韧性,激活市场活力。
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韬表示,丙纶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可回收等优异特性,在纺织、医疗、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低碳、可循环的丙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通过材料创新,功能性丙纶的应用边界将持续拓宽;在全球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丙纶行业必将以更强的竞争力走向世界舞台。博韬公司始终以推动丙纶行业蓬勃发展为己任,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深耕差异化、高性能丙纶产品;践行绿色制造,打造从原料到成品的低碳产业链;开放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携手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未来,博韬公司将继续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东海经济开发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邓庆梅在致辞时介绍,东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高分子材料、硅材料、高端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高分子材料产业集聚了博韬新材料、柏德纺织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端纺织纤维、功能性薄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区秉持“亲商安商”理念,提供“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实行项目专员全程跟踪服务机制。所在区域劳动力资源充沛,人才结构多元,能够实现劳动力快速上岗。同时东海经济开发区也与多所大学和多家科研院所共建校企联盟,为企业免费定向培训一线技术工人,保障稳定高效的生产需求。
签约仪式
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丙纶短纤的代表企业,研发创新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除生产丙纶外,还生产涤纶、聚乙烯、聚乳酸纤维。会上,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韬与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雄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高耐候性纤维级聚乳酸短纤的开发。
论坛报告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
2025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复杂严峻,但凭借产业体系完备,先进性突出,出口市场格局多元,仍能展现发展韧性。出口方面,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地位,年内出口增速或有所波动。内需方面,各年龄段人群消费痛点有别,消费需求多元化特征明显,细分赛道如银发经济、健康经济、AI经济、疗愈经济、科技控经济、国潮经济、未来产业等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万物可织的增量空间。当前,纺织行业处于量稳质升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处长张倩表示,纺织行业将以“科技、时尚、绿色、健康”新质态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握内需市场消费变革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纺织企业创新空间广阔,应以“新产品、新模式、新赛道”为着力点,在结构变化中寻求发展空间,持续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纺织服装产品和衍生服务。
中国化纤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与展望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吴文静介绍了当前化纤行业运行情况。2024年以来,中国化纤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主要运行指标实现积极变化,行业运行质量有所改善。进入2025年,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中国化纤行业面临一定压力。化纤产量增速、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而在“抢出口”效应下化纤出口较快增长。面对价格下跌、后续订单减少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她表示,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我国化纤行业面临外部需求冲击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政策层面将继续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并且中国化纤纺织行业具备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和丰富多元优质的产品优势,行业企业要保持信心,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绿色转型,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丙纶短纤在汽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在当前汽车产业不断追求高性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类新型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丙纶短纤凭借轻质高强、耐化学腐蚀和易加工成型的优异性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且深入,不仅为汽车内饰、零部件制造等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也凭借其不断发展的特性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刘衡通过分享丙纶短纤在汽车顶棚、衣帽架、行李箱侧围、主地毯、底部护板、外轮罩等不同部位的应用实例,分析了丙纶短纤维低气味、低收缩、阻燃、高性能等性能在汽车领域应用的优势。他举例指出,发泡丙纶和中空丙纶等新型材料的开发,将助力汽车低碳发展,提升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使用比例,也将为丙纶短纤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机遇。
特殊表面结构聚丙烯纤维的成形机理及性能研究
聚丙烯纤维材料以其独特的质轻、保暖、疏水、抗老化等特性在基建、汽车、医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无极性、表面光滑、易燃等缺陷,需要开发简单高效的技术弥补。东华大学研究员陈龙技术团队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利用共混组分性质的差异和纺丝过程的非均匀流场,通过系统研究分散相在成形过程的形变机理,构筑了特殊表面结构(如凹凸、沟槽、微纤等)的纤维,改善纤维间和纤维与基体间的作用力,以期提升其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性能和功能。
丙纶企业产品开发创新及市场拓展生物基PLA纤维开发
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全生物基、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以轻质保暖、力学性能好、难燃且具备良好的抑菌性等在纺织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耐候性和染色性等还需要改进。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雄介绍,通过技术创新,扬州惠通已成功开发出性能更优的纤维级聚乳酸切片,解决了部分关键问题。为推进聚乳酸纤维的市场应用,扬州惠通还配合后道企业共同开发和提供“聚乳酸纺织应用解决方案”。丙纶的生产设备经少数改动及工艺调整,即可生产性能更优的PLA纤维。他建议丙纶企业利用其在纺丝工艺和市场应用上的优势开发PLA纤维,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线,也可为企业市场拓展开辟新的方向。他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长,生物基PLA纤维有望在纺织及其他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我国丙纶油剂应用现状及技术分析
我国是化纤油剂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国产化纤油剂在品种、质量、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丙纶油剂在常规品种中表现良好,但在高端市场如高速、高温、超细旦纤维等领域存在不足,如热辊结焦、断头率高、纤维黄变等问题。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天津市先进功能纤维助剂创新中心主任徐进云从丙纶长丝、短丝的纺丝、织造、非织造等工序对油剂的性能要求出发,讨论了油剂的平滑性、抱合性、抗静电性、耐热性、抗黄变性、季节适应性、区域适应性、绿色环保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应用性能。他从加强研发投入、专用单体开发、油剂人才培养、油剂标准建立、化纤厂战略合作支持等角度提出发展建议,以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满足丙纶差异化、功能化、绿色化的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