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纱线如何撬动百亿级产业变革?在阜阳,传统纺织产业以创新为梭、科技为线,编织出高端纺织产业新图景:年产值近百亿元,半数规上企业斩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字号”荣誉。传统产业如何破茧成蝶?记者一线调研,带您了解阜阳纺织产业的转型之路。
在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最先进的羊毛衫自动纺织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与以往的设备相比,工人们现在只需完成纱线更换等简单操作,其余步骤均由机器自动完成。
阜阳市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员工赵冬梅:现在我们一个人很轻松就可以管理10台机器,效率非常高。
生产线升级的同时,在这家企业里新锐科技力量也在快速成长。依托企业搭建的“针织云”数字化平台,客户可以云端上传设计图,AI系统自动生成织造程序,智能设备即刻联动生产。这项“羊毛衫网络协同管控智能产线应用”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阜阳市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宇:你把程序设计好,把款式换好以后自动生成程序,然后把这个程序输到程序里,机器就会自动来编织了,不需要人工过多的参与。现在每年我们要做到100多款,200多款,满足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款式的需求,我们公司去年的产量有500多万件,产值达到1.7亿元。
有企业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有企业从一根丝开始改造传统产业。立夏时节,阜阳界首高新区,恒益智能科技生产车间内,电子纱等纺织材料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电子纱是由一定比例的金属纤维或其他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而成,经过多项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纱线,具有电子功能。恒益智能科技牵手东华大学专家团队攻克了可拉伸的传感器纱线“卡脖子”技术,由这种“电子纱”制成的运动衣,在运动员训练、监测老年人健康等场景中得到良好应用。
安徽恒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孙贞贞:具有耐水洗、耐高温的特性,在拉伸的过程仍然保持导电的稳定性,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技术。
手握核心技术,恒益智能科技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数字化车间等,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省新产品6件,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占据着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以电子纱作为“制胜法宝”,恒益智能科技持续引进新设备、提升新工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电子纺织材料的生产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安徽恒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明起: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纺织材料高值化利用,通过公司成果转化,辐射在皖北地区形成100亿的智能纺织新材料及装备产业群。
在阜阳,传统的纺织产业正在变得不“传统”。以棉毛纺织、服装为主导,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近十家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字号”荣誉,19家纺织服装企业获评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吉祥三宝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天助纺织的“再生混纺纱线”等产品,更跻身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行列。2024年,阜阳纺织服装类规上企业达188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约88亿元;当前,25个在建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总投资达61.42亿元。从“汗水纺织”到“智慧纺织”,阜阳纺织正破茧向新,迈向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