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五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大会在江苏宿迁举行。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理事会工作事项,分析国内外形势,讨论了行业当前重点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李陵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一级巡视员曹学军,纺织处副处长吴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仲小兵,宿迁市宿城区委书记陈伟等领导嘉宾,天津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程博闻,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原总经理刘玉军等监事代表;以及中产协各分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专业领域专家,产业集群、上下游协会领导,来自全产业链各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产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祝秀森,中产协总工程师李昱昊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南玻院(宿迁)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国创先进纺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常熟飞龙、五洋纺机、博路威、江苏旷达、必得福、连云港神鹰、蓝天环保、华基环保、恒生环保、广宇花辊、台州宇星、苏州瑞法诺、盐城瑞泽的支持。
理事扩大会议:
秉持时代担当,以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发表致辞指出,纺织工业关系中国民生福祉、融入全球发展,是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压舱石,是优势产业、经典产业、支柱产业。从“大而全”到“强而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范围经济、规模效应、体系优势突出。产业用纺织品以经天纬地之材、展锦绣人间之志,延展应用场景、彰显科技魅力,是纺织行业信心所在、未来所期。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高地、多维度应用场景的关键支撑、全球化分工重构的战略支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要平衡好三个关系,即安全与发展、存量与增量、长期与短期,推进生态集约化、技术纵深化、标准体系化。孙瑞哲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提出建议,一要筑基强源,打造产业创新新基础;二要培育主体,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三要贯通场景,开拓产业价值新空间;四要生态融通,构建产业开放新格局。
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仲小兵在致辞中提到,宿迁拥有项王故里、中国酒都和水润之城三张名片,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纺织产业是宿迁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产业用纺织品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纺织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本次大会在宿迁召开,既体现了对宿迁纺织产业发展的肯定,更给予了他们对接资源共同发展的宝贵机会。仲小兵还对宿迁产业生态、发展环境进行推介绍,并提到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推动宿迁纺织产业再上新台阶,为全国纺织行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作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2024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及重点工作总结。李桂梅表示,2024年,行业呈恢复性增长,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出口呈现“量增价减”趋势,对主要市场的出口保持增长。过去一年,协会坚持党建引领,增强行业凝聚力;聚焦顶层设计,夯实协会发展根基;完善服务体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平台建设,激发行业发展动能;加强合作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2025年,协会将继续围绕党建引领、基础建设、桥梁纽带、创新驱动、标准助推、绿色发展、人才培育、国际交流等方面展开工作。
宿城区委常委、宿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秦永辉进行了宿迁市纺织产业推介。他提到,宿城紧跟市“首位产业”发展大势,推动产业用纺织品项目集聚,以南京玻纤院宿迁产业园的落成为突破口,加速布局新型玻纤、滤材、光学膜材、特种纤维等业态项目落地,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会议期间,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李陵申等一行领导在宿迁参观调研了南玻院(宿迁)新材料有限公司、恒力(宿迁)工业园和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
科技发展大会:
延展应用场景,彰显科技魅力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徐樑华在《国产高性能纤维发展现状及下一阶段规划建议》报告中介绍了碳纤维、高性能有机纤维、高性能陶瓷纤维三种高性能纤维技术的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前,中国建立起世界最大的PAN基碳纤维产业基础,装备国产化问题基本解决;建立起多元化原丝工艺;产业化体系基本健全、应用服务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存在市场单一、需求不足等问题。他提到,应用创新是牵引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其基础是高性能纤维的产业技术与产品质量,“提质增效”将支撑国产碳纤维产业技术优质提升。
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是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约占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的20%,产品应用涵盖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作《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应用》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在高性能原料、编织技术和装备、高性能树脂体系、复合工艺与装备、应用技术以及性能研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并展望纺织结构柔性复合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大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研究员魏化震作《复合材料在防护与特种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分析》主题报告。
01
刚性复合材料分会场
刚性复合材料分会场由东华大学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副主任张辉主持。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先进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阮见作《高性能纤维预制体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南京玻纤院高性能纤维预制体研制历程和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分享了高性能纤维预制体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典型应用,包括预制体的作用、成型工艺方法、典型应用及效果,并对预制体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员/主任陈文俊作《复合材料在电磁调控中的应用》主题报告,简要介绍了电磁调控常用的几种复合材料;讨论了天线罩透波性能与频率和入射角的关系以及设计不同应用场景的天线罩选择复合材料的准则。针对电磁隐身和高功率微波防护的需求,分别设计了具有频率选择功能的天线罩和能量选择天线罩,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刚性复合材料可设计出性能良好的电磁超材料。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以高性能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强度、抗腐蚀、及优异的可设计性,被誉为航空领域的结构材料翘楚,其在推动飞机轻量化、提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使用量亦成为衡量航空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事业部/工程验证中心部长张扬作《高性能纤维及其织物在航空结构上的应用发展》主题报告,梳理了国内外高性能航空级碳纤维、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的发展概况与未来趋势等。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崔升作《纤维复合气凝胶材料研发与应用》主题报告。他提到,通过将高性能纤维嵌入气凝胶基体,可显著提高气凝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其热稳定性,并改善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耐久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纤维尺寸、排布方向、含量及界面结合方式等相关参数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有效调节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密度以及机械强度,实现性能的精确匹配。
南京中材标准认证有限公司标准所副所长杨剑平作《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评价与标准化工作情况》主题报告。围绕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评价与标准化工作,面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材料级-元件级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宏观力学性能评价、微观界面性能分析、复合材料质量评估和无损检测等,同时结合标准化发展情况,阐述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标准化研究方向等内容。
东华大学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副主任张辉作《结构功能一体化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策略》主题报告,阐明了多尺度结构与裂纹扩展的关系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层间多相结构协同增强增韧的调控机制,并通过前驱体包覆和高温碳化调控原子尺度碳在硅基框架中的均匀分布规律,开发了结构储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解析长链分子配体修饰金属纳米晶体在碳纤维表面有序排列的调控机制,揭示纳米银粒子和氮化硼协同组装的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层间树脂高效三维导热通路构筑方法,明晰纳米材料在双连续增韧相结构的界面分散调控机制,同时构筑高效连续屏蔽网络和增强增韧多相结构,实现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和制备。
02
柔性复合材料分会场
柔性复合材料分会场由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马丕波主持。
膜结构建筑具有结构轻盈、造型丰富、施工建造便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环保仓储等大型设施。为满足膜结构建筑对功能、安全以及美观的要求,建筑膜材必须在材料强度、耐久性、加工性能、抗火性能、自洁性能、透光性能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同济大学教授吴明儿作《高性能建筑膜材料与膜结构》主题报告,从膜结构性能要求、设计规范等方面,概述建筑膜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对建筑膜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氟材料工程中心主任王树华作《氟材料在纺织相关行业的应用》主题报告。含氟新材料性能独特,应用广泛。中国是全球氟化工新材料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新时期氟化工新材料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三氟氯乙烯基含氟涂料FEVE具有高耐候、物理机械性能好、易固化等特点。报告重点讲述了FEVE的开发及其在织物涂层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胡建辉作《建筑织物膜材力学特性及工程结构创新应用研究》主题报告。建筑织物膜材解决了工程结构面临的大跨度、可展折、可重复、多功能等关键瓶颈,已应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国家体育场)、平急两用建筑(方舱医院)、充气式可移动机库、极地可移动科考站、光伏建筑(光伏气膜)。报告指出,未来发展聚焦智能膜材研发、绿色低碳等方向,推动建筑膜结构向深空、极地等特殊环境的发展应用。
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在特定的外界激励下(如热、电、光、磁等)能够从预先设定的临时形状回复到初始形状,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刘立武作《形状记忆智能复合材料空间展开结构设计及验证》主题报告,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空间展开结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其团队研制出可展开铰链、桁架、豆荚杆、智能锁紧释放机构等空间展开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力学性能和展开功能验证。
高性能织物基柔性复合材料的研发是突破传统材料功能边界、重塑未来产业生态的关键突破口。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马丕波作《高性能织物基柔性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主题报告,系统阐述织物基柔性复合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应用的创新路径。他谈到,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跨维度功能集成和先进制造工艺的协同创新,构建了“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研发体系,突破传统柔性材料强度、耐久性与智能响应难以共融的技术瓶颈,推动纺织基材料从单一功能载体向智能系统平台跃迁。
会议同期进行了优势企业创新产品展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