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小蚕共育+智能管理”组合实现多批次高效养蚕,近日,陕西省安康市蚕桑中心组织多支技术小分队深入汉滨区、汉阴县、旬阳市、恒口示范区向基层技术单位、蚕桑经营主体开展养蚕布局交流和宣传,积极推广多批次常态化养蚕生产模式。
技术破局,小蚕共育夯实发展根基。针对小蚕期发育不齐、温控难等技术痛点,市蚕桑中心依托“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养蚕”项目,通过分段管理、集约化生产实现全年多批次养蚕目标。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乐介绍:“通过标准化蚕房、智能环控系统改造,以及新型蚕具全面使用,实现每8-12天生产一批鲜茧。”今年,该公司计划冲刺年养蚕18批次目标,与传统养蚕模式相比效率提升3倍以上。
政策护航,规模发展激活产业动能。汉滨区、石泉县等县(市区)加大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农业奖补政策,对32个小蚕共育示范点实施专项补贴。五里镇王刘种桑养蚕家庭农场等共育点,实施统一技术标准将小蚕养至二龄后免费分发,带动周边蚕农实现标准化生产。通过自动给桑机、升降式蚕台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实现养蚕成本降低30%以上。
科学规划,调整布局抓好关键时期。针对秋蚕期连年出现的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难题,结合今年农历闰六月的气候特征,在前期科学安排冬春伐、夏伐比例的基础上,持续抓好春季养蚕,4月下旬启动首批发种,重点抓好5-6月黄金期,集中完成至少4个高产批次;7-8月视气温情况适当增减养蚕量,充分发挥好完成大蚕室水帘降温设施建设主体在这个蚕期的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推进秋季养蚕,各基地镇、专业村实现有桑尽养、足桑养蚕。
目前,“重点区域10批次、示范主体18批次”的梯次养蚕发展布局已经确立并形成共识。随着大数据系统、智能饲养平台等数字化技术逐步落地,安康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将取得新突破。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