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头条首页 百科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孙瑞哲: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

2024-11-18 19:23IP属地 广东110纺织服装周刊

孙瑞哲: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

  11月14-16日,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海宁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题为《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的主旨发言。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非遗涌动国潮,提升纺织行业文化软实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11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轻寒中相逢更增暖意,冬日里共叙如沐春风。很高兴与大家在初冬时节相聚海宁许村,参加第八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相关承办机构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往事悠悠容细数,凭将心事记回潮。国风国潮是从传统文化的深山中涌出的一泓清泉,在现代社会的繁华街巷中集涓成流,轰然成势。国潮的崛起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对未来文化形态的一种积极探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焕发着时代的光彩,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本次大会以“非遗传承,国风潮涌”为主题,探讨国风国潮之下,纺织非遗发展路径,旨在找到非遗如何在历史传承中坚守本色,在现实实践中交融互鉴,在未来发展中开拓创新,形成时尚主张、中国风格。

  海宁许村是中国时尚的应许之地。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孕育着海宁独特的美学气韵;往来如织的锦绣繁华构筑起许村坚实的产业根基。作为同时拥有家纺布艺、时尚服装两大优势产业的“杭海新城”,海宁许村以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为方向发展纺织,深耕制造,数智绿色并进,本土全球联动,传统现代融合。特别是近年来,应“国潮”之势,许村不少企业向国风面料转型,以传统技艺支撑品类创新,“把窗帘布穿在身上”,新中式服装、真丝提花织造艺术品和各类文创产品不断涌现。风靡全国的马面裙更是成为许村的“新特产”。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纺织有机融合,“许村模式”成为新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国范本。这次大会是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走进沿海产业集群,落在海宁许村,具有现实价值与特殊意义。

  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以下观点。

  一、认识国风国潮中非遗的现实价值

  国风国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与创造性表达,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文化自觉的时代回响。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达到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0000亿元大关。传统美学的代际传承、民族文化的全球延展,国风国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趋势和文化现象。

  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生活方式的表达,纺织服装承继古今文明,是国风国潮的发轫。这是岁月的积淀,实力的发声。衣被天下,布满全球,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到世界一半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连续30年居全球首位。与中国纺织制造一骑绝尘相伴随,中国时尚开始形成更高声量、更多表达、更大影响。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集成整合、系统展现,设计师品牌、制造品牌、消费品牌、集群品牌、平台品牌相互借重、彼此赋能,国风国牌崛起,新中式成为时尚新浪潮。2023年,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元级别,近三年来,相关产品商品交易总额增速超过100%。

  国潮的兴起离不开对非遗的传承创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和创造想象,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技艺价值,是国风国潮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从传统纹样到色彩搭配,从工艺工具到廓形结构,从纺、染、织、绣、印到各民族服饰,一针一线间流淌着匠心,一经一纬中蕴含着智慧。纺织非遗在国风国潮涌动中创新实践、传承发展。融合盘扣、云肩、斜襟等传统元素与刺绣、流苏等传统工艺,吴罗汉服、宋锦服装、马面裙、香云纱、改良旗袍,这些爆款品类,成为国人推崇的审美和消费潮流。以今年秋季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上久楷推出全新高定系列“庄周梦蝶”,以宋锦工艺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真维斯以“非遗+科技+时尚”的复合形式,演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未来主义新国潮;古阿新以贵州村T为主题,表达村民百姓乡土文化和日常生活状态;来自广州南沙的榄核香云纱,呈现独具东方意蕴的生活情调。非遗国风品牌展现出巨大的活力魅力。与文旅相映成趣,与文创相得益彰,与科技相互赋能,与展览相辅相成,从电竞娱乐到美妆家居,非遗的跨界融合也在广泛深入发展。这些创新实践,让纺织非遗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焕发新生,成为价值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非遗发展,多次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滋润非遗发展的沃土,各地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如火如荼,非遗工坊与特色园区建设风生水起,非遗发展推动着产业升级、乡村振兴,非遗创新带动着民生就业和文化交流。当前的国风国潮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新的机遇和途径。通过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的重新演绎,非遗加快走进寻常百姓家,焕发新的吸引力、生命力。另一方面,非遗元素的融入也为国风国潮产品提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和灵感来源,成为价值和流量的重要端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消费报告(2023)》显示,非遗国潮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电商平台上非遗国潮商品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73.2亿元,同比增长37.7%,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5倍多。把握时与势,我们要正确认识国潮发展中非遗的价值地位和非遗传承中国潮的牵引作用,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把握国风国潮中非遗的发展规律

  国风国潮是文化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的联动,具有新结构、新特征与新内涵。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经验看现在,也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发展看中国。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找到国风国潮的发展趋势规律、深层力量,推动行业非遗时代化、价值化、全球化落地,创造性、持续性、系统性发展。

  要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融合中发展非遗。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大众选择实现的。非遗来自于田野、服务于人民,是活态的、动态的文化。只有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非遗才能更有活力。国风国潮不是简单的复古仿旧,而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和时代性转化。当前,文化认同、情绪价值正在得到更多关注,体验经济、内容产业已成为通用的商业模式。全球超1/4的Z世代表示更愿为体验买单。作为历史承载,时代记忆、情感寄托,非遗大有可为。2023年服装饰品、家居家纺行业在IP授权产业中分列第二、第八。非遗是重要的IP来源,赋能产品创新、推动场景整合、实现价值创造。有古镇有商街的地方,汉服已经成为标配;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是民俗旅游沉浸式体验的重要元素。以西安为例,汉服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800家。从健康消费到绿色消费,从运动时尚到旅行服饰,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成为非遗创新的重要语境和发展空间。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圈层化的消费特征催生着更加多元深入的非遗表达。融入生活、点化生活,围绕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创新产品服务,提升美学价值、情感价值、体验价值和社会价值是非遗发展的重要课题。

  要在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的平衡中发展非遗。新的时尚生态下,国风国潮的发展需要让人“眼前一亮”,打造爆款以具有代表性的单品来实现有话题性的传播。马面裙、宋锦、香云纱,行业非遗已经形成了丰富探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国风国潮不只是单品的风靡,一件的惊艳,而应该更多发掘传递背后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态度,应该形成持续的文化觉醒,系统的创新重构。文化本身是价值生态,是集体叙事。从服饰器物到饮食建筑,从风俗礼仪到游艺舞乐,从方法手艺到故事传说,每一个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非遗要获得持续的生命力,需要总体推进,关联发展,找到共性逻辑,形成意象集群。目前,国潮国风中的非遗更多是以简单元素的形式存在,还未形成具有独创性和系统性的时尚风格。很多中国元素的风行,还是来自于国外品牌的推动。文化的发掘能力,风格的提炼能力、时尚的策源能力有待提升。要系统化保护,留住非遗的原本的文化形态与生命状态,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炼认识论、方法论,实现过去、现实与未来逻辑统一,形成更加系统深刻的非遗表达。要系统化发展,与现代制造系统融合,推动要素、结构、生态的整体升级,推动设计创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耦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东方美学的产品体系和产业生态。

  要在区域特色与全球视野的统一中发展非遗。一方水土,一方人文。山水、气候、风物不同,理念、衣食、韵致互异。民族性与地域性交织影响、相互塑造,使得纺织非遗普遍具有突出的区域特征与民族风格,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优势与符号标识。这种区域特色是非遗美学与价值的核心来源。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让文化的这种区域气质与个性表达的更充实、更饱满、更鲜明。另一方面,文化之美在包容开放。当前的时尚潮流处在全球化语境下,是全球化的叙事。国风国潮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自我展现,更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诠释和传播。国风国潮的品牌和设计师在国际舞台日渐活跃,开始突破现有的时尚架构,传递中国时尚、东方美学,体现民族贡献、世界价值。更大的趋势是,从产品、产能,到品牌、资本,中国纺织正全面进入“新航海时代”。安踏、歌力思等企业的全球并购整合资源,以纯、江南布衣、森马等品牌国际化布局设立分店,Shein、Temu等跨境平台风靡海外,沙涓羊绒、海宁牧萨等中小企业开始进入全球奢侈品核心供应链。产业的崛起带来强有力的趋势引领、高声量的时尚表达;全球的发展,推动时尚的互学互鉴、文化的全球对话。树大师、立大牌、办大事,构建中国时尚风范,要有自信,也要有襟怀,以全球视野“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爱上非遗。

  三、探索国风国潮中非遗的创新途径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时代课题。要将中国制造的全球优势转化为中国时尚的掷地有声,需要借势国风国潮涌动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融合、本土与全球的文化融合、美学与商业的价值融合中探索纺织非遗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要“深度”创新。立物易,立心难。单薄、空洞、支离的内容,不可能支撑有价值、可持续的时尚表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错综,风情各异,绝大多数非遗并未被系统挖掘和深入阐释。加强纺织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技法等研究,是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和价值转化的基础工程。要系统、全面、有序、完整梳理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工具材料、存在方式等非遗信息,提炼知识体系、方法路径和文化特征。推动从单一文化符号到系统性文化表达,从表层审美情趣到深层精神内涵的挖掘,增强文化主体性,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提升策源能力,完善流行趋势研究发布体系。

  二要“活态”创新。非遗是活态的,不是尘封的物件,而是能动的实践,活态表现为在应用、在传承。非遗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相融合,根据文化观念的变化、社会阶层的调整、需求结构的嬗变、活动场景的细分,进行产品创新、品类创新和模式创新,创造美学价值、功能价值和体验价值。从历史记忆到传统技艺,非遗的活态传承是以传承人为载体。要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推动大众传习、大众体验、大众参与和大众实践。要打造发展生态,推动政府、企业、设计师、消费者多主体参与。

  三要“新质”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新制造,应用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新材料,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展首发经济,以首店、首秀、首展等形式推进非遗创新。要强化AIGC、AR/VR、元宇宙、3D建模等工具创新。依托丰富非遗资源,推动建立符合中国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的语料库和大模型。探索“AI+设计”模式,以新的工具方法,推动生成式设计、多模态设计。要适应社交媒体、内容平台构筑起时尚传播新生态。要融入数字时尚,掌握流量密码,打造大师、大牌、大事,以沉浸式、交互式、立体式呈现,构筑文化影响力,时尚话语权。

  非遗创新之难,难在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平衡,难在断裂与连续之间的跨越。传统如果不去创新,就会成为枷锁;创新如果失去传统,则会成为浮萍。

  国潮涌动,势不可挡;非遗传承,任重道远。让我们把握“时”与“势”,坚持守正创新,务实笃行,以非遗为舟,踏国潮之浪,赴锦绣未来!谢谢大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与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一行座谈
  值此产业深度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积极提升内在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基于温州市纺织服装时尚流通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现有基

0评论2024-11-0423

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与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一行座谈
  10月28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与来温出席2024中国(温州)时尚流通与供应链峰会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一行座谈交

0评论2024-10-2933

孙瑞哲会长在2024第七届世界布商大会上的讲话
  时尚境界新质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10月24日  时尚是世界语言,纺织是永恒事业。纺织服装产业跨

0评论2024-10-2626

孙瑞哲: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以新质新力创锦绣未来
  10月16-18日,2024中国服装大会在江苏常熟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题为《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以新质新力创锦

0评论2024-1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