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贷款软件优信财智金APP是骗人的吗

2024-03-15 12:39490网络

网上就几乎没有正规的贷款软件,基本上都是利息很高的高利贷,一旦还款不及时,则欠款会象滚雪球一样,非常恼火,一般千万别去碰这种软件,陷阱很多,不要相信什么正规公司呀之类的鬼话,真正想贷,去银行搞个抵押贷款也行啊!

优信的“生死劫”:深陷套路贷质疑 恐有资金断流危机

零售领域的B2C模式是通过对行业的颠覆取得成功的。比如,B2C电商模式砍掉了很多传统零售业的中间商环节,并通过创新的服务和规则,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颠覆性发展。

然而,同样的过程在二手车电商行业却无法重演,因为B2C模式的二手车电商从本上并未对行业做出真正的改变。

众所周知,传统的二手车2C端交易是在车商与买家之间完成的,也可以看作是线下的B2C模式。据权威数据统计,中国的车商数量多达十几万,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的2016年1000万辆左右的交易量来计算,平均每个车商的年交易量仅有几十辆。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车商的规模非常有限,获客模式基本局限于在门店里“坐等客户上门”,几乎没有车商有实力做宣传,更别说主流媒体的广告。而B2C模式的二手车电商,将车商手里的车辆信息放到网站上,便于消费者浏览选择选购。这种通过信息汇集、集中展示带来的改变从本质上说并没有真正对传统行业做出多少积极的变革,只是将线下B2C过程的获客方式直接搬到了线上,起到的只是皮毛的改变。因为消费者在网上选定了目标车辆之后,还是要根据线上的信息去车商的门店,从本质上说还是要回到线下完成从看车到过户的一系列环节。

优信股价跌落8成,7亿甩卖优信拍B2B业务,如今卖无可卖

多位优信的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对一本财经透露:“优信的 贷款 产品全是套路,我们可以随意增加贷款金额,这些钱会落入车商和优信腰包。”

刚刚过去的“3·15”,对于优信来说,实在不算轻松。

多个投诉平台都曝出了用户对优信“套路贷”的投诉,用户甚至在网上形成多个维权组织。

多位优信的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对一本财经透露:“优信的贷款产品全是套路,我们可以随意增加贷款金额,这些钱会落入车商和优信腰包。”

“套路贷”和急速获客的背后,是优信捉襟见肘的现金流和资金压力。

目前,优信有一笔11.8亿元的可转债即将到期,如果股价达不到约定价格,在今年6月,优信就将偿还这笔巨资。

面对如此大的现金流压力,优信能顺利渡劫吗?

01集体投诉

优信用户的投诉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增加。

聚投诉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份开始,优信的投诉出现大幅度上升。

目前,其投诉案例已多达597件,投诉内容多为套路贷、额外收费等。

而黑猫投诉上,优信的投诉量也多达83件。

除了投诉量增加之外,在QQ和微信等社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优信维权群,每个群都有几百人。

它们的群名都是“维权会”、“诈骗维权群”之类。

3月19日上午,一本财经在优信的北京总部看到了多位前来维权的用户。

这样的维权行动,并非第一次。

3月初,微信维权群里也曾组织过一次到北京维权的活动,参与者有六七位。

用户陈磊称,去年10月底,他在宁波购买了一辆宝马。

“当时销售和我说,付完首付之后,贷款金额是24万,我也一直以为自己贷了24万。”结果在去年11月底,接到了提示还款的短信,他才发现,自己的贷款金额,居然是30万。

陈磊赶紧去询问优信售后,对方回应称:“这是因为贷款实际年利率是12%。”

但陈磊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购车前,优信员工告诉我利息是9%左右,现在又说是12%。”

这莫名其妙多贷出来的6万,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独有偶,彭海也遇到了与陈磊相似的问题。

去年9月,他在二手车市场通过优信的贷款产品买了一辆奥迪Q5,价值25万元。

优信员工告诉他贷款年利率在7%左右,付了8万元首付后,彭海以为自己贷了17.3万元。

而彭海与车商签署的车辆转让协议中,写的贷款金额也是“17.3万元”。

“我上个月想把车款一次结清,去人民银行查 征信 ,才发现自己的贷款金额是21.7万。”他感到很奇怪。

这多出来的4.4万,又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还有很多和他们遇到同样问题的人。

济南用户赵娟以为自己贷了11.3万,实际贷款为16.5万

潍坊用户李丽娜以为自己贷了4万,实际贷款为5.3万

长沙用户陈宇以为自己贷了6.3万,实际贷款为8.4万。

凭空多出来的这些贷款金额,到底是什么费用?谁拿走了这笔钱?

“这些多出来的贷款,其实进了车商和优信的腰包。”多位优信的在职或离职员工都如此透露。

02车商返点

早在两年前,优信就开始切入金融业务。

优信除了电商业务外,还在做新车和二手车的分期购车业务。

但是,这块金融业务,不仅局限于优信电商合作的车商,也渗透到其他车商。

有趣的是,优信财报显示,优信2018年贷款便利化收入为2.58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3.5%。

因此,业内早就有“优信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电商平台”的争议。

优信自然选择后者,因为金融的PE低,估值也低,但标榜自己是电商平台,似乎就更有想象空间,且监管更少。

不过股票市场精明的投资人们,似乎并不太吃这一套,优信上市后,股票一度腰斩,如今跌到了发行价的三分之一。

优信的金融业务,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韩广勇曾是优信华北地区的员工,在优信待了5年,从事过很多岗位,对整套“套路”已经熟透。

“整个贷款端,都是忽悠。”韩广勇称,他们对待用户的方式,就是“见人下菜碟”,好忽悠的就多套路些,“明白人”就悠着点。

也就是说,这种套路已是行业潜规则,几乎每个用户都会遭遇。

比如,一个用户买了一辆车,车的价格是10万元,按照道理,首付三成是3万,然后再贷款7万。

“但实际上,我们会将贷款做得更高,在7万的基础上增加几万。”韩广勇称,这里面一部分是公司的收入,一部分是GPS、保险等费用,还有一部分就是给车商的返点。

这多出来的钱,在行业内还有一个行话,叫“增融”。

而用户被莫名其妙多贷款出来的那几万元,就是这些“增融”部分。

这其中,GPS、保险的费用是最合理可解释的。

实际上,公司收取一些服务费,用于覆盖运营成本和增加收入,也比较合理。

但给车商返点,也让消费者承担,则不太合理了。

车商返点,是汽车金融行业的潜规则。

2015年,金融科技公司出现在汽车金融行业之后。为了拉拢车商,它们开始拼命抢占市场,而攻城略地的法宝,就是:返点。

最开始,返点并不高,甚至只需要给卖车经理几包烟就能搞定。

当进入市场的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后,竞争白热化,为了抢占用户的源头,返点越来越高。

去年,优信曾在全国打起“车商返点价格战”。

“他们给车商的返点不断增高,以此促成合作。”一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负责人石家凡称。

“我们给过的车商返点,最高达到了11%。”韩广勇称,他曾经经手了一辆售价30万的车,给车商返了3万元。

“因为返点增加,优信拉拢了大批车商。”石家凡称,其他汽车金融公司为了夺回市场,也不得不增加车商返点。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的恶性竞争,最终是用户买单。

急速的扩张,确实带来了市场的增量,但也带来了用户投诉量的激增……

03见人下菜碟

这些金额,是怎么偷偷加上去的?

在销售培训的时候,他们有一套完整的话术,“诱敌深入”。

比如,用户在签约的时候,会在APP上展示一个电子合同。

“字特别小,几十页的电子合同,要放大很多倍才能看清。”韩广勇称,如果用户想仔细看完,花几个小时都不够。

“我遇见的客户中,没有一个看完的。”韩广勇称,遇见细心的用户,他还会特意把合同中敏感的部分挡起来,“就是不停地催他快签字”。

等用户签完字,韩广勇就会登录到内部员工才能使用的APP,这里藏着所有的秘密。

在这个APP中,有多个数据可以随意修改。

韩广勇称,其中一个填写框是“车商Plus”,这里填写的金额,就是给车商的返点。

还有一个框是“金融结算价”,“用户如果砍价,我们可以随意将价格改回原来的”。

“这些金额都是随意填,填了之后,总贷款金额就变高了,但用户却看不到。”韩广勇称,最终用户只能看到一个数字:月供。

知道了月供和还款周期,你能算出总贷款金额和利息吗?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中间的计算方式非常繁杂,就算是金融学科班出身,也要算大半天。

就是在利用这个“信息差”后,韩广勇可以随意增加贷款金额。

“用户只要上了这条船,就只能任我们宰割。”韩广勇称,每一个步骤,都是套路。

比如,用户看中一辆车,它原本售价12万,用户要砍价到10万,“我们都会演演戏,最终答应”。

用户觉得自己砍了2万,赚到了,他根本不知道,韩广勇会把这些钱再加到后期的贷款总额里。

“也就是说,价格多少、首付多少,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可以随意在后期贷款总额上叠加。”一本财经采访到的优信员工都认可这个事实,并认为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

“甚至在员工培训时,会直接告诉我们如何干。”多位优信销售透露。

04资金压力

这个套路是密不透风的吗?

其实并不是。只要用户去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收到银行的 催收 信息,或者想提前还款,就会发现自己实际的贷款金额是多少。

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开始投诉。

韩广勇称,面对后期用户的投诉,他们销售的办法是,“直接拉黑”,消失。

“ 车贷 就是低频的买卖,以后也很难再用这个用户。”韩广勇称,就是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忽悠方式,让他不想再从事这行。

“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干多了实在是抬不起头来。”

但是,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在网络上集结,并在今年的“3·15”搅出了一定动静。

优信为何如此急于争抢市场,并不惜赌上自己的口碑?

其实,在2018年5月份优信递交的上市招股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英文招股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 中信银行 旗下的公司向优信购买了本金为1.75亿美金(以当时的汇率计是11.8亿人民币)的可转换债权。

如果在2019年6月份,优信的股价达到指定价格,那么这11.8亿,就直接转换成优信股票。

如果没有达到,那就需要优信在今年6月份,偿还11.8亿的债务。

众所周知,优信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一直不好。截至3月25日,优信的股价只有3.4美金。

而优信的发行价,是9美金。也就是说,优信股价的跌幅在6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股价,有多大概率能在6月份超过9美金?

行业内的人,对此都不太乐观,“优信大概率要偿还11.8亿的债务”。

优信能拿出这笔钱吗?

在汽车金融领域,大家都认为,现金流就是生命线。

2018年年报显示,优信现在可利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8亿元,而可能即将面临11.8亿的巨额债务。

2018年的财报中,优信非GAAP调整后净亏损16.7亿元。

就算2019年上半年优信毫无亏损,目前来说,优信依然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

“如果优信不能在短期内筹到一大笔钱,可能会出现资金断流。”石家凡称,这笔巨额债务,对于优信来说,可能是一次大劫。

近日,优信在拉钩、BOOS直聘、猎聘等一些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招聘融资经理、融资总监等职位的信息。

可见优信的资金渴求度极高。

就连员工们,都知道优信面临资金压力。

“所以优信才会急于扩张,急速回笼现金流。”韩广勇称,这是被迫之举,也是生死之战。

对于优信来说,如今已是骑虎难下。

回顾优信的发展史,这家公司似乎被资本一步步推到今日。

从与人人车、瓜子二手车的三足鼎立,再到上市后股价腰斩,如今的优信,已默默成为“金融”公司。

但是,用“透支用户”的方式急速发展,这样的逻辑真的能走通吗?

不知道现在的优信,还是不是创始人戴琨最初想要的样子。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青岛优信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 亿欧导读 ]?光环黯淡,如何活下去。

作者丨曾?乐

编辑丨杨雅茹

相比两年前上市之时,“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的光环已略显黯淡。不到两年,与上市当日的29.7亿美元市值相比,优信市值蒸发了近25亿美元,股价跌落8成。而这一次,优信选择“瘦身”,将起家业务“优信拍”的故事交给了58同城继续讲述。

3月24日,58同城宣布与优信集团签订协议,以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6亿元)收购了优信的B2B二手车网上拍卖业务优信拍。此次交易完成后,优信将聚焦主营业务“全国购”,而58同城将借此打造二手车行业流通体系。

此消息一出,带动了资本市场情绪的高涨。消息公布当天,58同城、优信股价一度分别涨超8%与17%。

谈及此次合作,在优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戴琨看来,“B2B业务是优信探索中国二手车电商化的起点,但随着优信向个人消费市场转变,集团战略重心发生转移。”言外之意,此项业务剥离后,优信将专注于B2C“全国购”业务。

买方58同城CEO姚劲波则表示,“向车商提供二手车拍卖服务,是我们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未来我们会继续提升优信拍在B端市场的服务能力,不仅帮车商卖车,也帮他们通过线上拍卖收车,促进二手车行业的高效流通。”

按照双方的意愿,此项收购正是桩一拍即合的生意,谁都有利可图。

换而言之,与其说优信与58同城此举是一次战略合作,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战略互补。一方面,优信需要充裕的现金流来维系公司发展;另一方面,优信拍业务能够满足58同城拓宽业务范围的需求。

优信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优信官方微博

但不难看出,此次收购是优信断臂求生的又一无奈之举。去年7月,优信曾把自身二手车交易衍生的助贷业务与Golden Pacer(58金融)进行合并升级。此后更是传出了58同城将收购优信的消息,但随后遭到双方否认。

如今,优信再次剥离优信拍,将第二张牌交给58同城。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如今的优信还剩下哪些故事可以讲?

01 “瘦身”计划背后:优信断臂求生

优信选择卖掉优信拍业务这一事,并非没有预兆。

长期股价低迷、高额运营支出、持续负债、现金流压力大……原本便已陷入重重危机的优信,在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下,更是难上加上。

一封“员工停工待岗、高管员工降薪”的内部信,更是凸显了优信的艰难处境。3月1日,优信致信部分员工称,由于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员工需从即日起停工待岗。就在一天前,优信发文调整了部分员工薪资:一般员工降幅为20%-30%,高管降薪幅度高于40%。该规定持续3个月,暂实行至今年5月31日。

优信停工待岗通知书/网络截图

对此,优信回应称,“此举是为应对疫情冲击、渡过难关,已取得绝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将本着为员工负责的态度,坚持不裁员。”

由此,卖掉“优信拍”业务,通过“瘦身”换取及时的现金流,成为优信自救的不二之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优信一直忧心于股价的下跌态势。遭受“恶意做空”事件也一度成为优信的“至暗时刻”。受此影响,优信股价一度跌超50%,当日市值蒸发3.85亿美元。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与此同时,其财务数据的表现,也能说明优信的确“缺钱”了。

优信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考虑助贷业务剥离的影响后,总营收为4.61亿元,同比增长33.4%;优信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虽然同比收窄48.3%,但依然亏损2.68亿元。2019年前9个月,优信亏损金额已达10.13亿元。在过去几年多的时间里,优信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据了解,2016年至2018年,优信分别净亏损13.93亿元、27.48亿元、15.38亿元。

高额亏损背后,是优信沉重的偿债压力。

2018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期间,优信的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长、居高不下。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优信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8.51%,为近一年最高点。

亿欧汽车通过梳理财报与公告信息发现,“可转债”是优信当前主要债务。

近一年半时间内,优信连续三次发行可转债。在经历二次发可转债募资及剥离金融业务后,截至2019年6月30日,优信可转换债券为15.81亿元、长期借款为2.93亿元。2019年7月,优信向Pacific Bridge出售可转债,新增3.5亿元。至此,优信累计的长期债务(含可转债)金额已超22亿元。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负债之下,持续巨亏的优信甚至需要“卖血求生”。

除了将助贷业务卖给Golden Pacer,优信从中获得1亿美元现金。今年1月,优信又将旗下事故车拍卖业务,以3.3亿元出售给博车网。加上此次卖掉“优信拍”业务的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6亿元)。这意味着,通过“割肉瘦身”,优信共获得约17.87亿元现金流。而这一数字,远低于优信累计的债务总额。对于尚未跨过盈利平衡点的优信而言,资不抵债成为其更尴尬的痛点。

事实上,被剥离的优信拍,早已不是优信目前的现金奶牛。回想起2018年6月优信上市时,优信拍还曾经是优信的支柱业务。当时,优信业务包括优信二手车、优信拍、优信金融三类。对比优信2017年的财务数据,总营收为19.51亿元,交易总额达到434亿元。其中,来自C端的用户交易资金贡献额为260.16亿元,来自B端的交易资金贡献为173.78亿元,二手车贷款交易为130.65亿元。

但在2018年第三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各个季度中,优信的2B业务在总收入构成中的占比始终不及30%,反而全国购业务实现了大幅增长。曾以二手车B2B业务起家的优信,已将原本重要的2B业务营收来源沦为“弃子”。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如果通过优信拍拿车,可以获得更好的车源,这才能够形成信任的基础。只有做到很大规模才能挣钱,一旦货源规模化,零售商规模就会起来。”戴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但还未等到这一情形真正实现,优信便已设法变道2C。

面对日渐萎缩的2B业务,优信拍成为了优信的“烫手山芋”。与其说优信是放弃了这一手牌,倒不是说是为了更好止血。行业人士分析,优信的B2B业务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能够为商户提供在线竞拍服务。但对于优信来说,B2B的业务利润有限,发展本就陷入瓶颈,其执行总裁井文兵的离职再次证明优信拍的价值微乎其微。

加上大环境影响,过去两个月,二手车业务基本停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约为7.11万辆,同比下降91.19%。据优信内部员工对媒体透露,之前优信主营业务全国购的日平均交易量可以达到300多,现在只有80左右,降幅超过70%。显然,优信已经到了“生死存亡”时刻。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

所以,拆出优信拍业务,意味着,优信在集中力量的同时隔离了高风险,使财务情况更健康;但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优信已无法再通过拆分现有业务来续命。

背水一战,是优信眼前的出路。

02 “理想中的金矿”:All In“全国购”

肉眼可见,目前优信的主营业务已经一身轻松,只剩下“全国购”这张牌。

戴琨曾把这一业务喻为“理想中的金矿”。在他看来,这座“金矿”解决了3个问题:将二手车供求匹配关系提升至“无限制选择”的高度、实现了数字化透明、提供送车上门及全国联保的一站式服务。

优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戴琨/优信官方微博

于是,2017年6月,优信正式推出了全国直购业务,这在当时的二手车电商平台中堪称“首创”。彼时,“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者对跨区域购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为二手车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由此,这也不难理解优信想要做好2C全国购业务的初心。

在优信的重点布局下,近一年来,其2C业务收入在其总收入的平均占比已超70%。?显然,优信想把“全国购”2C业务作为其力挽颓势的一大着力点。

目前,优信2C业务的主要分为两大收入来源:佣金收入与增值费用。?其中,前者与“中介费”类似,按汽车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后者则指的是保险、保修等增值服务费用。

优信2019Q2和Q3财报显示,剥离助贷业务后,其近两个季度的佣金收入均高于增值费用。不过,两者差距趋于减小,增值费用颇有“追击”之势。由此可见,优信并不甘心只做线上“二手车中介”,增值服务或成优信未来营收重点内容。

从优信最近的财报数据来看,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优信2C业务营收3.275亿元,同比增长246.9%;2C交易量增至23566,同比增长107.3%。优信方面表示,2C全国购业务已实现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不过,亿欧汽车通过梳理数据发现,优信2C全国购业务增速较为缓慢。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该业务营收额仅比上季度提升0.06亿元。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2016年,我国二手车限迁政策开始逐步取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60%的城市取消了限迁。这使得二手车非标准化大宗商品,能够打破区域消费差异、物流等问题制约。因此,优信于2017年推出了面向C端的跨区域性二手车销售业务“全国购”,打破了二手车只能在本地交易的局限性。

发展至今,“全国购”业务受到行业其他玩家青睐,此项业务正在成为二手车企业热捧的商业模式。去年3月,瓜子上线了全国购业务。从其官方数据来看,表现并不落后。瓜子全国购开放平台上线超1个月时,第三方商户接入量已近3万家。腹背受敌的优信,正面临着重重考验。

回看优信,“全国购”业务并非完全规避了风险。在优信的“全国购”业务中,公司需要在全国多地设立仓库,按需配货。在这样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下,其中的存货成本与风险,或将进一步拉大优信的亏损缺口。

另外,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二手车车商表示,线上B2C交易方式存在着难推广的窘境,所以很多平台通过烧钱投广告的方式获取知名度。同时,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很难判断车辆情况,价格方面也容易存在水分,因此很容易产生纠纷。

加上疫情的打击,包括优信在内的二手车市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尽管优信已然做出了取舍。但没有了B端造血的优信,未来只能在看上去利润空间更大的全国购业务持续发力,寻求新盈利点、讲出新的故事。

优信展台/优信官方微博

从另一层面来看,如今,二手车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除了优信,以头部青睐于重资产模式的瓜子二手车来说,仅在线下数百家店铺中,便面临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全员降薪、优化政策、部分店关闭或搬迁,严选、全国购、养车业务开放加盟……大搜车、瓜子同样在开展一场“瘦身”计划。

如今,二手车电商处境不易。

03 旧酒装新瓶:58同城的野心

对于58同城来说,这桩生意也似乎不错。

58同城通过并购优信拍能够扎实其B2B业务,这对其体系来说是一次大升级。另外,在此环境下,1亿美元对58同城来说价格相对便宜,压力并不大。

事实上,58同城早就看上了二手车这桩买卖。早在2016年,在招聘、房产、本地生活领域相对具有的58同城,便已在二手车领域有所布局。

2016年3月,瓜子二手车的2.045亿美元融资中,58同城也是其股东之一。但很快,这一“姻缘”便崩塌瓦解。2019年一季度,58同城发布公告称,从瓜子二手车退出了7亿多美元股权,但58依然拥有瓜子少数股权,且和瓜子之间存在业务合作。

几年间,投资瓜子二手车给58同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58同城2019财年财报显示,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82.8亿元,同比增长314.5%,非美国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79.8亿元,同比增长193%。剔除出售车好多部分股份所得的投资收益及应承担的所得税费用,2019年58同城非美国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为36亿元,同比增长32.4%。

说回优信与58同城的结缘,双方的合作可追溯至去年5月。

在退出瓜子不到三个月后,58同城便把所得的资金转投给了优信。2019年5月,优信宣布完成约2.3亿美元的新一轮战略融资。在该轮融资中,除去华平投资、TPG等现有投资人,58同城以新战略投资伙伴的身份,首次让业界将两者联系起来。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曾乐

当时,58同城与瓜子的绑定并不深刻。在回报率上来看,2019年年初,瓜子获得软银领投的15亿美金后,估值直逼90亿美金,甚至超过58同城当时市值(约87.5亿美金),此时退出意味着高额套现。

另外,从业务组合上分析,58同城做的是贩卖流量的生意,通过百度等大流量入口购买流量,而据亿欧汽车了解,优信接受了一个58提出的关于流量较高的报价,随后双方开始合作。一方面,优信可以弥补58同城在车源、服务上的短板。另一方面,58同城姚劲波还直言,看中了优信的“全国购”业务。

58同城收购优信拍后,随之更新了企业经营范围,将二手车经销、经纪、鉴定评估都纳入业务。“将通过平台流量及资源优势,强化优信拍的线上拍卖能力,将其打造成二手车线上流通的权威品牌。同时,双方将在流量获客、车源、车辆检测、大数据及SaaS等方面实现高度协同。”58同城方面如是表示。

58同城正加码二手车交易,不排除未来将继续拓展汽车业务。

不过,旧酒装新瓶,58同城的难度并不小。接盘优信拍,58同城或难避免优信在B2B业务遇到的坎儿。仅是控制好地域分散的二手车商,便足够令人头疼。在二手车市场中,始终缺乏信任的购买氛围,使得原本便已微妙的市场关系变得更为紧张。58同城能否真正解决二手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仍然未知。

夜幕下的街道/pexels

现如今,二手车市场的“蓝海”正变为“红海”。

随着BAT、平安等巨头相继入局,丰富了二手车市场里的玩家。近年来,行业中融资大战、营销大战、模式之争轮番上演,?对于中国二手车市场这块“蛋糕”,谁都不愿轻易舍弃。

与此同时,二手车平台近年来风波不断。2019年年初,人人车被曝陷入破产传闻;同年12月,二手车平台车置宝深陷“欺诈”、“人去楼空”等传闻。疫情影响下,使得原本脆弱的资金链“雪上加霜”。各大二手车电商纷纷曝出裁员消息,通过缩减人力成本更好地“活下去”,成为了多数二手车企业的无奈之举。

对于经历了疯狂烧钱、野蛮生长的二手车市场而言,尚未明朗的盈利模式,更是成为横亘在其面前的一座大山。二手车电商平台想要盈利,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深厚的业务沉淀。随着资本退潮,玩家通过烧钱模式,抢占二手车市场份额的打法已很难继续下去。无论如何,信任、品牌与口碑是二手车市场不变的主旋律。

而在当下,留给优信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青岛优信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2013-07-11在山东省青岛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220-E室。

青岛优信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222073260743L,企业法人刘清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青岛优信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一般经营项目:项目投资;投资管理 (不含金融、期货、债券业务);资产管理;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咨询服务;理财顾问(不含中介服务);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证后方可经营)。 (以上范围需经许可经营的,须凭许可证经营)。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25476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505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青岛优信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以上就是关于贷款软件优信财智金APP是骗人的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