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为:1、肢体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症。2、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3、脚发生畸形,例如走路时脚后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能落地,也可能出现马蹄内、外翻足或跟形足,走路时靠脚的一侧负重。4、还可出现脊柱骨盆等其他部位的畸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倾斜,从外观即可看出。5、行走时靠双拐支撑或手扶腿才能走路。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用药治疗。
康复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或补偿儿麻后遗症患者已丧失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争取达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社会。经常训 行走康复器-适应症:严重的小儿麻痹后遗症 练的内容主要有增强肌力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矫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康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2)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损伤的信号,要停止训练。 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 交替前行器——适应证:小儿麻痹后遗症 暂时停止训练。 (4)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一般认为小儿麻痹症在发病两年以后留下后遗症,病情不再进展,但也不易好转,患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残疾状态,不会再复发小儿麻痹症。但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通过实践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有一部分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痊愈”的人,在患病30~40年以后病情仍可复发,出现新的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被称为小儿麻痹后发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极度疲劳,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肢体瘫痪和肌肉萎缩。这一情况提醒我们,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稳定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应该立刻去医院看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少数脊髓灰质炎患儿会出现瘫痪。临床上常见的脊髓类型是下运动神经元的弛缓性麻痹,其特点是张力低下和不对称麻痹,尤其是下肢。一般瘫痪在1-2周内开始恢复,如果瘫痪的肌肉在1-2年内仍然没有恢复,就是后遗症期。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残疾主要表现为肌肉瘫痪和肢体瘫痪,以及身体部位的畸形。常见的后遗症包括足内翻、外翻、足下垂、脊柱侧弯和脊柱前凸,导致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现小儿麻痹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