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染整跟单员纺织品检验内容

2024-03-14 10:571310网络

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过程控制应该从检验人员、检验设备、检验环境、检验方法和检验对象等诸方面进行。而作为贸易公司在染厂的代言人,染整跟单员通常必须首先熟悉纺织品检验的内容:

1原料疵点

原料的条干不均匀,有明显的大肚纱、胖瘦丝、接头过多、纱结、异性纤维、网络丝不良、氨纶包覆丝质量不过关、混纺纱混合不均匀等等,都可能引起织物降等。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的各种原料上的毛病都属于原料疵点。能够通过检验人员的修补达到提等的目的,必须让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修补。

因原料质量不好而引起的纺织品成品质量大幅度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匹样确认和缸样确认时没有把成品外观质量检验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有些颜色不便于发现原料方面的质量问题。在修补过程中,修补方法必须可靠,不允许在修补过程中损坏织物表面,产生新的无法修补的疵点,进而严重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有时某种外观疵点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全体检验人员很容易忽视此类疵点。当客户在船样上找到这种疵点并提出修补意见时,很有可能这一订单的所有产品已经完成了检验和包装工序,重新返工所带来的检验现场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给全体检验人员工作热情上带来的打击远比返工给她们体力上造成的打击大得多。染整跟单员此时需要挺身而出,耐心地做好全体检验人员的思想工作,在保证产品交货期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返修工作。在返工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包装箱不受损坏。

2织造疵点

无论是哪种织造设备,都会产生织造疵点。产生织造疵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备本身、原料方面、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织物的组织结构等等都会造成织造疵点。以机织物为例,断经断纬、缩纡缩纬、停车痕、纬档、接头、错经错纬、嵌条经纱或纬纱错位、纬密过密或过稀、布边松懈、卷布轴松动、上机门幅过窄、组织结构错误等等,都属于织造方面的常见疵点。上述的各种织造疵点有些是可以修补的,有些是无法修补的。对于那些无法修补的织造疵点可以采取吊线让码、开剪拼匹等方法提高产品等级。对于严重的长度较大的疵点必须开剪处理。

3前处理疵点

不同品种,前处理疵点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全棉或涤棉漂白织物来说,自度是否合格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涤纶强捻织物来说,碱减量加工以后的强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进行烂花加工的涤棉产品、生物酶抛光处理的磨毛棉织物和莱赛尔织物来说,强力损伤问题仍然是重要问题。有时前处理工序的疵点在本工序加工时无法发现,比如说涤纶减量织物减量后出水不净染色后织物表面就会产生黄斑。

棉织物退浆不净就会在染色后的织物表面产生“浆头迹”,煮练不净就会在织物表面残留棉籽壳等等。对于缺乏经验的检验工来说可能会把这些疵点一股脑地全部当作染色疵点。

但是,反过来说,无论是前处理疵点还是染色疵点,检验人员发现这些疵点都应做出适当处理,这对于产品外观质量检验才是最重要的。

4染色疵点

对于纺织品检验来说,发现染色疵点相对简单。染色疵点在织物表面上具有有别于底色的颜色和不规则外形等特点。色点、色斑、色迹是最常见的染色疵点。发现这些疵点并作出明显标注,按照检验标准进行适当处理,是检验染色疵点的基本要求。在染色过程中很有可能因各种原因造成织物的堵缸或断头,特别是堵缸会对纺织品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织物表面产生诸如“鸡爪印”或被萧山人称为“郁刹污”的疵点。此类疵点很难回修。

有时有些仿毛品种因原料特殊,在染色降温阶段因冷水加入过快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类似于“鸡爪印”的疵点。这类仿毛产品在脱水时如果织物过多或脱水时间过长,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上述疵点。关于织物表面的“细花”类疵点需要引起检验工的特别注意。发现此类疵点应及时与染整跟单员汇报,由跟单员根据疵点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此类次品的检验方式。

5整理疵点

由于整理的多样性,整理疵点也呈现出多样性。对于进行外观整理加工的纺织品来说,磨毛整理、拉毛整理、生物酶抛光整理是比较常见的加工方式。绒毛的长度、密度和均匀度是检验上述三种整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全棉织物的树脂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问题也不容忽视。

对织物的功能整理,无法通过外观检验获得令人满意和信服的检验结果。而对于大多数织物都要进行加工的柔软整理来说,在外观检验方面有两点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第一就是是否“拔丝”或“劈裂”,第二就是织物表面有无“硅油斑”。纺织品柔软整理时大多通过浸轧柔软剂来改善织物手感。柔软剂在织物上含量过多,会明显地降低织物经纱或纬纱之间的摩擦系数。在外力作用下,经纱可以沿着纬纱发生比较明显的位移,在织物表面产生“拔丝”或“劈裂”现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有机硅系列柔软剂,此类柔软剂多为乳化液,当加工环境的温度过高或柔软剂乳液在工作现场存放时间过长时,柔软剂会出现破乳现象。

如果柔软剂出现破乳以后没能被及时发现而继续使用,就会较多地黏附在烘干机、定形机或轧车的各种滚筒上。这会对后续加工的浅色的纺织品造成严重的黏辊现象。

浅色织物黏辊以后就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的“柔软迹”。“柔软迹”可以回修,但回修时如果方法不当,会对织物表面产生更大的“污染”。

针织物染整印花疵点名称解释

服装面料检验四分制标准:

一分:疵点长度为3寸或低于3 寸

两分:疵点长度大于3寸小于6 寸

三分:疵点长度大于6寸小于9 寸

四分:疵点长度大于9寸

四分制计算公式为:

100平方码平均扣分数=(总扣分X 100 X 36)/检查总码数X规格幅宽(吋)。

除非面料 的规格不对,否则表面不可见的疵点不计分数,小疵点不做记录。

在一码内不允许超过4分,任何连续性疵点均做4分评定,例尺寸不良、破洞做4分。象横档、色差,狭幅、,皱纹、斜路、,甚至织物不完整,均按4分/码计算。

扩展资料:

疵点的评分原则:

A、同一码中所有经、纬向的疵点扣分不超过4分。

B、对于严重的疵点,每码疵点将被评为四分。例如:无论直径大小,所有的洞眼、破洞都将被评为四分。

C、对于连续出现的疵点,如:横档、边至边色差、窄封或不规则布宽、折痕、染色不均匀等的布匹,每码疵点应被评为四分。

D、布边1”内不扣分

E、无论经向或纬向,无论何病疵,都以看得见为原则,并按疵点评分给予正确扣分。

F、除了特殊规定(比如涂层上胶布),通常只需检验坯布的正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分制

一、染整加工中的疵点解释

1.色差

经过染色印花加工,匹与匹之间或同一匹布上,段与段之间以及主料与副料之间,同门幅处左中右之间,颜色深浅不一样,超出允许标准者,叫做色差。

2.色花。

染色坯布时,造成坯布局部颜色深浅不匀的现象叫做色花。

3.脆化布

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过度的氧化或者酸洗、水洗不净,造成坯布强力下降叫做脆化布。

4.丝缕不正

坯布在染色整理过程中受到了拉伸与扭曲,导致线圈纵行或者横列发生了歪斜而在定型、轧光时没有矫正。轧光压力不均匀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都能造成丝缕不正。纵行线圈歪斜叫做直向丝缕不正,横列线圈歪斜叫做横向丝缕不正。

5.蜡斑

给坯布上蜡不均匀或者是蜡量过大以及蜡液没有完全乳化,在坯布上形成蜡斑。

6.白芯子

坯布煮练不透、不均匀,导致染色印花时渗透性差,染不透色,在纱线内部形成白芯子。

7.阴阳面

坯布在轧光定型时,因为上下轧辊压力不均匀或者是温度不均匀,导致坯布的两面色光不一致的现象。

8.宽窄不一

坯布在烘燥时,没有烘干,回潮干湿不均匀或者是局部受力拉伸,导致坯布幅宽(封度、门幅)宽窄不一。

9.毛耳边

轧光定型时由于滚筒压力不均匀或者是操作不良,导致坯布两边折痕处出现波浪形状,习惯叫做毛耳边或荷叶边。

10.喇叭口

机头布受到外力的作用,形成喇叭口形状。

11.布边风渍

由于成品坯布存放不当或者是存放时间过久,布边风化变质。

12.油土污渍

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由于清洁工作差,把坯布弄脏,沾上油渍、土污和色污——这些在编织、运输与染整各工序中都有可能发生。

二、印花中的疵点解释

1.渗色

由于印浆过稀,加浆过量或者墨水量过大,促使颜色在坯布上渗出图案轮廓之外。

2.搭色

图案上颜色边缘重叠叫做搭色。

3.漏印

其中有一些颜色没有印上,就叫做漏印。

颜色不小心溅到坯布上,叫做色污。

以上就是关于染整跟单员纺织品检验内容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