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烧光百亿融资后,有人倒闭有人停运,万亿市场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

2024-03-13 10:011110网络

撰文/ 《 财经 天下》周刊作者 李丹

编辑/ 陈芳

又一个垂直电商倒下了。

近日,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停APP的消息一出,令外界震惊不已。至此,许久无人问津的母婴电商行业,算是彻底以败局告终了。

蜜芽已是活得较久的母婴电商平台,这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企业,在坚持了11年后,还是选择说再见。对于关停的原因,蜜芽在公告里解释说,是因为用户的购物习惯改变了,他们最终做出2022年9月10日停止运营APP的决定。

事实上,过去一两年蜜芽创始人刘楠的精力早就没放在电商上,她已经换了赛道,全心全力在做兔头妈妈,这是一个面向儿童人群的洗护品牌,刘楠将其称为自己的“二次创业”。

不光蜜芽,在母婴电商行业掘金失败的企业还有很多,名单能列成一长串,如贝贝网、辣妈帮、母婴之家、荷花亲子等,这些曾经的资本宠儿无一例外都成了资本弃儿,最终宣告失败。

从规模层面看,母婴用品市场规模很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母婴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为何如此庞大的市场却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

看到“蜜芽APP发布停运公告”上热搜时,消费者徐霖开始在记忆里搜寻,她记起来,自己2016年左右用过这个母婴类APP,“这家性价比一般,产品更新也不及时,久而久之就不用了”。

再翻看词条下面的评论,徐霖发现,大家的反馈都差不多,有同样感慨“以前一直用来着,一晃都好几年了”的,有记起“这家创始人还上过《奇葩说》,说比米未市值高”的,也有调侃“直到停运了才知道这家公司”的。

通过这些零零碎碎的评论,大体能够拼凑出这家曾经站上风口的母婴电商独角兽的轮廓。

2017年,刘楠以蜜芽CEO的身份参加了《奇葩说》第四季。在节目里,刘楠讲述了自己进入垂直电商领域的契机、竞争和感悟。她说,孩子出生后,她会常常焦虑,会较真地拿出做毕业论文的劲儿去研究各种母婴产品,甚至给产品的美国官网邮箱写邮件询问。之后,她还会把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妈妈们。

慢慢地,刘楠萌生出做母婴电商的想法,开了家淘宝母婴店,两年卖了3000万。再之后,刘楠又通过北大校友会联系上真格基金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拿到投资,正式做起母婴电商的生意。彼时,她把公司调性定为进口母婴电商。

那是2014年前后,正值80、85后一代结婚生子的那几年。那一批妈妈们有一个特点,消费能力提升,对高端母婴用品的需求水涨船高。于是,一大批国外的高端母婴用品品牌顺着海淘的路子进入中国,还一度带动跨境电商创下年均30%以上的增速。刘楠就是瞅准这个市场,准备把蜜芽宝贝(蜜芽的前身)打造成正规军,一举代替一直以来海外代购的散兵游勇。

为了打开市场局面,刘楠选择用简单粗暴的价格战。2015年3月,蜜芽挑起了母婴电商的价格战。当时,已经完成三轮融资的蜜芽不差钱,硬是把纸尿裤的价格从128元拉低到了50多元。“电商领域只有老大,没有老二和老三。”时任蜜芽CFO的孙伟说,为了迅速把规模做上去,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总会有人跳出来打价格战,蜜芽只是顺势而为。

蜜芽疯狂烧钱,使得纸尿裤的价格一路走低,从99元,到79元、66元,再到50多元。但效果也显而易见,蜜芽GMV成倍数增长。价格战之前,蜜芽每个月的GMV大概是2000多万,价格战的那几个月,GMV做到了5个亿。

在那之后,秀完“肌肉”的蜜芽成功拿到了雀巢、亨氏、达能、惠氏、美赞臣、herobaby等国际母婴品牌的授权。到了2016年,蜜芽已经完成5轮融资,估值接近百亿。彼时,春风得意的刘楠在接受采访时畅想公司5年后的场景。

但在现实世界里,5年之后,蜜芽不仅关掉了所有线下门店,还即将放弃APP这个阵地。根据蜜芽官网的公告,从2022年9月10日开始,蜜芽将停止APP服务,之后,要购物的会员可以去微信有赞小程序,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图/蜜芽官网截图)

从高处跌落的不仅只有蜜芽,倒在母婴电商路上的企业名单能列出一长串,荷花亲子、辣妈帮、母婴之家等。但此次蜜芽关停APP,也意味着,当年的母婴电商三杰(蜜芽、贝贝、宝宝树)已经悉数败下阵来。

曾经的贝贝网很风光,“单季度订单突破一亿”、“MAU月活千亿”、“天价融资”标签层出不穷。甚至于,还差一个IPO,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就能兑现几十亿身家了。但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2021年,数百家供应商围攻贝贝集团讨债的新闻被曝出。据称,当时贝贝集团旗下的贝店,涉及拖欠1400多家供应商的账款,总欠款超过1.4亿元。

与刘楠的体面不同,张良伦当时跑路了,贝贝集团被传破产。

做母婴社区的宝宝树也不好过,好不容易闯关上市却惨遭投资人抛弃,股价长期在1港元以下徘徊,总市值只剩7亿多港元。投资人不满意,核心原因还是宝宝树业绩不行,被认定没有未来。宝宝树2021年的营收只有2018年的三分之一,仅为2.82亿元,净利润更是连年亏损,三年共亏掉了13.51亿元。

和刘楠一样,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也换了赛道,开始进行二次创业,这次他不再做儿童生意,彻底改行做起了中老年的生意,卖舒适鞋给中老年人,品牌名叫响午。

大母婴电商不好过,小母婴电商更难。某电商圈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蜜芽的困境是整个行业的缩影,“身边那些母婴电商老板没一个不艰难”。

母婴电商曾经也是个香饽饽。

2014年,互联网江湖暗潮涌动。阿里巴巴成为美国 历史 上最大一笔IPO,3Q大战以腾讯胜诉收尾,美团、饿了么烧钱酣战,滴滴、快的日均烧钱过亿......在时代的映衬下,母婴电商行业也热闹非凡。

当年1月,宝宝树获得好未来1.5亿元战略投资,正式拉开行业融资序幕。随后,辣妈帮、蜜芽宝贝、贝贝网、小荷特卖等母婴电商网先后宣布融资。2015年年初,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直接将战势推向高潮。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蜜芽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H Capital、百度等,总融资金额近20亿元。贝贝网先后拿下今日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等共计超23亿元融资。网经社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我国母婴电商共计融资133.1亿元,其中贝贝网和蜜芽拿下了大头。

(图/蜜芽官网)

没想到曾经的资本宠儿,最终却成了资本弃儿。蜜芽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6年,六年来再无融资;贝贝网靠社交电商贝店的续命,稍微晚一点,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但在出事之前也有两年没有获得新融资;辣妈帮的融资纪录停在了2017年,在今年出事之前,有5年没有获得新融资……

2016年年底,有网友匿名表示,蜜芽资金很紧张,再融不到钱就要出大事了。在这条内容下面,有网友附和,公司的资金链的确出了问题。在此之后,蜜芽试图自我造血,但都无济于事。

蜜芽造血的第一次尝试是招募城市合伙人,布局线下市场。当时成为蜜芽城市合伙人的方璐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根据合同,合伙人要先交90万元,取得合伙资格,就能用蜜芽的牌子,自行在省内推动线下加盟店。彼时,蜜芽承诺她,公司会上市,到时候给她算干股。

但事情的走向并不像蜜芽承诺的那样。方璐回忆,加盟后,她从蜜芽那里进了数十万的货,囤了一堆纸尿裤、驱蚊液等,没想到却被坑了,后来蜜芽在自家APP上搞低价促销,价格比她当时的拿货价低不少。

“蜜芽这样做,导致我们线下门店的货根本卖不出去。”方璐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她曾经多次找到刘楠,但对方不听劝。到最后,她不仅没有享受到蜜芽的干股,还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2017年9月,蜜芽还推出了plus会员制自救,想走社交电商的路子,吸收新的用户。根据介绍,蜜芽的会员体系分plus会员、铂金培训师和钻石服务商三个级别,要想升级,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业绩指标和拉新指标。

具体来说,要想成为铂金培训师,需要达到6万的业绩,还得直接邀请至少20个人、间接邀请80个人。当然,完成拉新指标,公司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当时,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蜜芽会员让你轻松月入过万”的“致富经”,公司也屡次被质疑打传销擦边球。这和曾经的贝贝集团何其相似。

2020年7月,有微博大V爆料:内部消息,贝贝集团旗下会员制折扣商城贝店涉嫌传销,被湖北荆门市场监管局处以3000万元罚款。很快,这条微博内容被删除,但仍有网友截图保存了下来。而贝贝被质疑的传销行为,则是张良伦提出的拉新法子:让老会员拉新会员进店,给予双方一定的优惠力度。

无论是蜜芽还是贝贝,其不顾后果的自救、拉新,背后都是自身增长乏力,遭遇资本抛弃的窘迫。

宝宝树商业合伙人魏小巍曾说,在2015年,行业里有人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大促一个月之后还没发货,比如深陷假货风波,原因就是融资后,资本逼着公司不断做大GMV。只有GMV快速增长才能融到下一轮钱,如此反复。但很显然,依靠前期的资本和价格补贴,母婴电商已经触及了天花板。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母婴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长率达到了111.4%。随后,从2015年到2020年,该数值逐年降低,从98.5%、38.9%、27.3%、17.2%降到了2020年的8.6%。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对于垂直电商而言,只有增速远远快于阿里、京东这样的综合电商巨头,才有可能熬下去。

可惜的是,所有垂直电商都没能做到,奢侈品电商、美妆电商等不仅量比不上综合电商,增速也比不上,毫无竞争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母婴电商也不例外。

事实上,蜜芽、贝贝们并不是第一批倒下的母婴电商。其先例是2004年上线的红孩子。

2004年,这家以电商结合目录销售的母婴用品网站上线。巅峰时期,红孩子在全国发行了超过百万份母婴产品目录,其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当时当当和亚马逊之和。与此同时,作为行业标杆,红孩子也颇受资本垂青,先后引进4轮融资,总额达8000万美元。

随后,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红孩子开始走向衰落。当年,1号店率先开通母婴频道,紧接着,亚马逊、淘宝、京东、当当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先后入局,抢占市场。2017年,亏损严重、无力抵抗的红孩子卖身苏宁,母婴电商行业落入冰点。

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之争,由来已久,且均以垂直电商战败告终,红孩子、凡客、当当、聚美优品、酒仙网皆如此。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想跑赢综合电商巨头,必须保证超高速增长,“头两年增速要在1000%到2000%,第三年得保证200%,之后几年不能低于60%到70%”。

而到了母婴电商领域,受困于奶粉、纸尿裤等行业标品日益透明且平价化,想要获得高增长只能打价格战。

(图/视觉中国)

孙伟说,即便不打价格战,按照之前纸尿裤15%的毛利,再刨去履约成本,企业也挣不到钱。这么来看,还不如打价格战,通过战略性亏损引流,再通过非标品(婴儿车、儿童床品等)获取毛利。

久而久之,母婴行业又陷入一个新怪圈。用母婴电商宝贝格子CEO张天天的话来说,母婴电商不打价格战是死,打价格战也是死。各大母婴电商的销量全靠烧钱促销,促销一停,数据立马暴跌。

业内人士说,母婴电商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早期可以靠资本输血谋求高速发展,但当资本转头不再继续支持后,相当于外部输血断了,如果自己又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

贝贝网投资人、今日资本徐新曾坦然,如果要在行业里混得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标准,其一,市场份额要达到两三成;其二,要领先同行两倍。这在综合电商巨头林立的母婴行业,显然不成立。有数据显示,在母婴电商市场,阿里、京东的份额加起来常年保持在70%左右。

存量优势用尽,摆在母婴电商面前的路似乎只剩下一条:回归商业本质,到线下去做服务。

孕婴童全渠道服务商乐友的执行总裁董刚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乐友1999年起家于线上,当年,生孩子的几乎不上网,上网的年轻人又还没生孩子,不得已,“被逼到了线下”。2014年前后,拿到融资的母婴电商们开始挤压线下连锁店的生存空间,本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乐友又开始自建APP,作为门店的延伸。发展到今天,乐友已经升级为“直营+加盟+全渠道电商”模式的玩家。

“在母婴领域,纯线上的商业模式不再能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董刚坦言。究其原因,母婴行业的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都得依托线下门店来完成。

线上加线下,这似乎成了行业共识。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在零售战火从线上向线下蔓延的大背景下,母婴电商品牌开始布局线下渠道, 探索 渠道下沉。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相继完成对几十万中小母婴门店的整合。

母婴电商的终点,是线下还是灭亡?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即便母婴电商品牌转而布局线下,也得和不差钱的巨头正面刚,相比于线上,线下对于资金的要求更高。

庄帅坦言,在电商领域,垂直电商从出现到衰落的脚本,他已经见证了4轮。此次蜜芽关停APP,预示着这一波母婴电商的集体落幕,其还是没能逃过垂直电商的宿命。

(文中徐霖、方璐为化名)

母婴电商平台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何没有能够屹立不倒的领军企业?

1、有母婴产品网站

(1)低价引流

低价引流,这种做法很多广告主都在使用着,这是用户的消费心理决定的。尝试、尝新是用户的从众心理,有母婴网站的可以通过9.9领取某件母婴产品,让用户关注母婴产品。

(2)关键词优化推广

结合母婴产品的特点特色,挑选最佳的关键词做优化,再通过填充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如关于育儿的成长、婴儿的辅食、各年龄阶段的产品等等,吸引用户的点击,从而实现产品的转化。

适于母婴商店线上推广的渠道有很多:

一、妈妈网。

妈妈网是一个母婴平台,聚集了数亿用户,其中大部分是由宝妈组成的庞大的消费平台。本网站是一个集育儿咨询、母婴产品介绍、信息共享、社区交流、共享互动、在线咨询、母婴购物为一体的大型社交平台。而且由于妈妈网功能强大,用户人数不断攀升,且多是高消费力年轻群体。因此妈妈网做了母婴推广的好渠道之一。

二、小红书

我们都知道小红书的目标用户是以年轻女性为主,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中等偏高。而母婴用品购买人群多数是22岁到35岁的年轻女性,所以小红书是一个很好的母婴用品推广渠道。小红书常见的推广方式有关键词优化、广告投放、KOL笔记、素人笔记,至于具体选择什么方式,还要看自身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所拥有的推广成本。

三、微信群/朋友圈

微信也是一个很好的母婴产品推广渠道,可以在朋友圈和一些宝妈微信群里发布产品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宝妈群,里面的群成员都是母婴产品的精准用户,只要你的产品好,推广做到位,成单量就很可观。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短期内母婴市场肯定会带来一波红利。而且中国母婴产业是一个巨大而且増长率极高的市场,想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必须提前布局并做好营销推广。针对母婴行业,目前是85后、90后的新生父母成为消费的助力,但是这个群体的购物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追求购物便利性,还要求品质和服务。所以想要在激烈的母婴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自身产品要有竞争力外,品牌营销和推广也要到位,渠道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究竟有哪些适合母婴推广的渠道呢?

其实知乎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推广渠道:

1、知乎平台权重高,具有天然信任度,知乎平台有着严格的审核机制,要求广告投放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损害用户利益,势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消费氛围。也就是在这样的严格运营平台中,有利于提高母婴行业的知名度和用户的认可度。在知乎平台,只要产品够硬内容足够优质,就算是路人粉都非常容易种草!

2、内容生命周期长,可持续降低获客成本知乎优质内容平均生命周期接近2年,这是很多平台内容甚至广告都做不到的,公众号内容生命周期才2~3周,信息流广告还不到1个月,从长远角度来看,获客效果相对知乎平台肯定会有差距。

针对母婴行业来说,知乎内容信息密度高,可以提供更多维度更有深度的产品/服务的信息,对于月子中心这等高客单价的服务也是适合的。而且知乎内容可以被搜索被分享,容易出圈,帮助同时收割站内站外的优质流量。

二、知乎怎么做好母婴行业营销推广?

1、做好内容营销---深挖用户需求知乎是以内容为主进行营销的。所以,内容的输出质量如何都会影响到母婴行业的最终推广效果。因此,需要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了解用户关心什么?比如新生儿奶粉产品,需要深挖妈妈们最关心奶粉的哪方面成分,是否含有DHA,核苷酸等,推广尿不湿,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宝宝舒适、是否会红屁股等等,毕竟宝妈与婴儿的使用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做内容营销时,就要重点突出这些内容。

2、利用内容种草--形成闭环销售现在母婴产品遍布每个渠道,既有品牌在线上各电商平台开设的官方旗舰店,也有在线下母婴店和大卖场设立的专柜,加上如社交电商、亲子平台等,很容易让用户进行货比,从而流失掉用户。因此,知乎做母婴行业营销推广是有布局的,先通过内容种草,让广大用户先对该母婴品牌认知及关注,这时再推广母婴用品不仅容易让用户接受,而且还能提高转化率。

3、利用知+推广,缩短消费路径母婴行业App和论坛等渠道都是用户消费的常见平台,但是在母婴行业消费的流量是非常分散。因此,知乎做母婴行业营销推广,可以利用知+推广,在优质的母婴内容中,植入自身的母婴产品信息,引导用户点

贝贝-发展妈妈经济

家长在选择母婴产品的时候会分外重视产品质量,小宝宝常用的服饰、服装鞋帽、玩具,父母仅有看得见摸得着才放心选购,这也是线上渠道无法媲美的优点。母婴产品已经在线上渠道卖了近20年,线下推广母婴用品店、商场超市等仍然是母婴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母婴电商的两个鲜明特点是,客户群体并不大且性命周期时间短,商品的类目少。这就取决于母婴用品垂直领域电商流量比较有限,与品牌的议价能力相对性较差,也很难产生综合电商那样的飞轮效应。

电商平台上最常见“战事”就是“价格竞争”,几乎所有的类目都由此可见“价格竞争”的存在。但是在母婴电商版块,“价格竞争”乃是显得尤为激烈。破旧立新的母婴产品,百花齐放的母婴用品品牌,接踵而至的母婴用品精典服务平台。母婴电商市场的兴盛身后已经展示出众多“暗病”,也许,看起来火爆的母婴市场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健康和平稳”。

传动链条最上层端商品很少能让用户安心使用,在网络上也是仿货猖狂,加深了用户的不安全的印像,终究母亲对孩子产品的安全是零容忍。一旦产品品质差,必然就骂街,谁还会二度选购,并且母亲间的口碑负面影响毫无疑问会变大,加快用户流失,终究客户广泛更信赖附近群体。母婴电商领域90%的收入是配方奶粉和尿不湿所带来的,类目很难有大的突破。

在人口不足、新生婴儿降低的背景下,母婴用品跑道已经不是在存量市场中市场竞争,而是在减药市场上博奕。母婴用品自媒体平台也是一样的状况,三四年就要换一批粉丝们。在这个行业,客户对品牌、对平台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忠实性,更不用提想塑造忠实用户。从拓客角度来看,母婴用品归属于相对高度垂直的跑道,这就代表着拉新成本很高。这就从拓客端切断了店家找寻系统漏洞的可能。

你认为,母婴用品未来电商市场趋势如何?

一、产品简介

1.1体验环境

产品名称:贝贝

产品版本: Android 6.1.02

手机型号:华为荣耀8

1.2产品简介

贝贝由非标品的童装童鞋品类切入,逐渐加入奶粉尿裤等标品自营、拓展跨境电商,坚持平台和自营并重,不断扩充品类打造“妈妈经济”。贝贝网专注于妈妈群体的服务,致力于整合国内外最优质的孕婴童品牌供应商,打造妈妈宝贝专属的一站式购物平台。贝贝精选货品、精准推荐,利用本身专业的流量运营,以母婴用户的需求为根本,以提升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效率为目标,逐步打造以妈妈经济为核心的移动购物入口。

二、行业市场分析

2.1 市场环境

2.1.1市场规模

2015年中国母婴用品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194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增长39.9%。未来随着用户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升级,以及全面二孩等利好政策的落地,母婴用品网络零售市场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7年中国母婴用品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920亿元人民币。

2.1.2 用户规模

据速途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生育水平明显提升。二孩政策下新生儿数量的增长和近些年消费者网购母婴用品习惯的培养,加速移动母婴用户规模的增长。2015年我国移动母婴用户规模近0.45亿,到2016年,国内母婴用户规模已增长至0.7亿人次;今年,移动母婴用户规模将达1.13亿人次,预计2019年, 移动母婴用户将突破2亿人次。

2.1.3 市场产品服务形态

内容服务:母婴社区/社群中以母婴知识、问答、专家在线咨询医疗健康等形式进行孕育知识的科普及传播,妈妈之间孕育经验的交流分享互动,形成了庞大的母婴信息内容服务。

工具服务: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孕育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所用,包括产检提醒、宝宝生长曲线测评、疫苗时间表、宝宝喂养记录、宝宝过敏测试等多种工具形态。

电商服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85后、90后年轻妈妈育儿理念及消费行为的升级,网购行为的养成和购物成本的降低,加之国内高品质中高端母婴产品的断层和信任危机,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跨境购买母婴产品,促使母婴电商迅速发展。

O2O服务:除了母婴商品零售外,互联网母婴市场亦向包括教育、医疗健康、摄影、亲子活动、亲子旅游、孕产护理、产后瘦身等多种细分领域拓展,为用户提供大母婴O2O服务。

2.2 发展现状

2.2.1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产业地图

2.2.2消费升级带来的改变

由于用户购买力和孕育理念的升级、中国中高端母婴商品的信任危机及缺失,全球购已成母婴电商的标配业务,贝贝、乐友等母婴厂商亦相继开通跨境电商业务。2016年,新的跨境电商税收政策颁布并暂缓实行,跨境母婴电商最终拼的是进口商品的供应链建设和服务的时效及质量,母婴电商如何在供应链和服务链上以低成本高效率服务用户是影响其跨境业务发展的关键点。

2016年5月中国移动母婴电商用户中女性占比76.9%,从母婴电商市场日均分时段活跃用户数来看,母婴电商用户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活跃人数基本均处于一天的峰值,只有凌晨12点至早上7点这段时间活跃人数相对较低。女性的碎片时间相对丰富,购物时间也较分散且分布均匀,掌握家庭主要消费主权,母婴电商从妈妈人群切入,正在不断丰富品类,大力发展“妈妈经济”。

2.3 母婴电商未来发展

回归本质——供应链服务链建设是根本

母婴电商市场将回归理性,专注零售本质。如何把控商品质量源头、精选商品品类及品牌、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流通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合理分配线上线下资源、售后的统一完善等都是母婴电商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满意的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的关键。

品类扩充——向妈妈人群的购物入口升级

母婴电商服务的妈妈人群是目前中国最主力的数字消费者,也是家庭最主要的商品采购者。母婴电商围绕妈妈人群的需求,通过精选商品和精准推荐,抓住妈妈人群的消费心理和购买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有实现向妈妈人群精准购物入口升级的可能。

生态发展——线上线下互通互补

母婴电商生态发展,线上线下双向同步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资源的整合、数据的打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更完善的体验服务;跨医疗、教育、旅游、亲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用户生命周期,开拓更多消费场景。

内容营销——挖掘红人经济价值

通过内容营销,降低获客成本、提升用户粘性和转化率。通过打造妈妈红人、医生红人等,利用自媒体、直播、社区/社群等传播渠道挖掘红人经济价值,将高性价比的商品、科学的育儿理念等价值内容传播给用户进而将内容变现。

三、战略层

3.1   SWOT分析

3.1.1优势:商品丰富,用户多,服务好

(1)互秀电商多年运营经验和用户沉淀

(2)采取联营模式,供应商专注商品供应及仓储发货,保证商品质量

(3)轻模式运作,商户、用户、贝贝平台三方共赢

(4)品牌商户入驻千家,MAU千万级

(5)贝贝网的非标品已经占其全平台业务的85%,利润空间大,MAU千万级别

3.1.2 劣势:商品品质把控难度大,供应链整合难度大,海外的母婴产品相对名牌单一

3.1.3 机会:市场空间大,母婴市场还未出现领军企业

(1)巨大的母婴市场为贝贝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2)随着消费升级,电商垂直领域诉求高,母婴电商还未出现领军企业

3.1.4 威胁 巨头和资本拥入,创新模式厂商在追赶

(1)综合类厂商领先优势明显,更多创新模式厂商进入,竞争加剧

(2)供应链复杂,整合难度较大

3.3 产品定位及切入点

slogan:买母婴,上贝贝

贝贝网针对妈妈群体提供细致深入的产品与服务。传统电商是基于卖货的思维,而贝贝网是消费者电商的思路,从妈妈群体的需求出发,专门提供她们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3.4 用户定位

2014年初,中国童装市场就有6000亿的规模,再加其它母婴品类,将近万亿的市场规模,面对二孩政策的开放,母婴市场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妈妈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妈妈群体有着很强的购买力,而且习惯了移动端购物。

(1)用户细分

用户群体主要是20-39岁的妈妈

用户主要分布在广州、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

(2)用户特征

1、线上购物妈妈:给孩子和自己购买相关商品

2、线下消费妈妈:给孩子和自己找地方吃喝玩乐

3、知识学习妈妈:碎片化汲取相关育儿知识,给孩子提供最优环境;当孩子生病、教育的切身问题时,即时搜索相关知识或社区求助进行处理

4、阅读型妈妈:碎片化阅读各种孕育、生活等话题

5、社区交流妈妈:孩子同年龄或生活一致性的妈妈形成群体,一起沟通、分享

3.5 商业模式

四、范围层

五、结构层

六、逻辑层

七、小结

6.1产品亮点

1借力大数据,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和购物喜好实现千人千面的展示效果

2 特卖、闪购、拼团、上新等多种售卖模式

3 围绕妈妈人群的需求扩充品类,专业买手团队进行选品及品控

4 加入线下门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5 加入了买啥、直播、育儿圈等社交功能

6.2待改进点

1 特卖和新品未突出差异

2 可在特卖、上新商品多处展示直播内容,如直播上新,直播发红包等,告诉用户贝贝也有直播功能,与此同时可直播下单

3 扩充母婴线下服务门店,抓住线下服务用户的痛点进行优化

4 了解母婴用户的心理优化育儿圈,建立以UGC为主的社区

6.3 启示

贝贝在未来有没有可能作为母婴生态平台,输入关键字,可以得到线上售卖商品、线下服务、贝妈的讨论推荐等等。作为母婴用户,只要贝贝,就能解决想要的

不仅贝妈们花钱消费,是否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赚钱,使用贝贝建立一套双货币流通活动平台

大力发展妈妈经济,妈妈也可开店,比如贝妈A特别会挑商品,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将商家和用户串联在一起(买手制)贝妈也可售卖她认为不错的商品,通过销售额提佣金

促销的时候不到100块钱,里面大人和孩子的都包括了,尤其要说里面的产妇卫生巾和一次性内裤很不错,卫生巾不闷热,内裤纯棉的很柔软。买一套孕妈去医院就不需要准备别的了!大女儿已经十一岁,现在二宝三岁多。在育儿过程中我也是踩雷排雷,再踩雷然后继续排雷,育儿十一年,也总结了不少育儿经验。如题所示,咱们今天要谈论的好用不贵的母婴产品。

逛公园,逛商场,想逛哪儿,背上娃,解放双手,说走就走。想喂奶,不用再到处找母婴室,把背巾遮起就可以。我曾经用它背着半岁的娃在厦门街头,一边赶去机场的路上一边玩喂奶,小搅拌机。本来想说料理棒,但是又要便宜又要好用的话,还是推荐这个吧,给娃做辅食用,一次可以只做一顿的量,打果泥绞肉泥都可以,很好用。

就像买了一件电器,不是每件电器都是按一下开关就自己工作,像豆浆机、烤箱之类的,咱们不是还得麻烦的准备各种东西,才能开始用它的功能,得到想要的食品吗?晚上睡觉都憋醒不知道多少次,后来给他用了儿童用的鼻腔喷雾就好了,每次感觉有点不透气就给他喷一些,很快就好了。

针对宝宝和孕期及哺乳期妈妈肌肤特点精心研制的专业高端母婴有机红花山茶油护肤品。好孩子、全棉时代、好奇的绵柔巾。最后通过性价比及纸张大小、舒适度的综合考虑选了安慕斯的。做活动最便宜的时侯囤货平均算下来只要不到7块钱一包,而且纸张够大够厚实,冬天的时候也可以一家人一起喝到温温的水,到了六个月需要做辅食,冲米粉也是比较方便,不用等要知道,宝宝哭起来一分钟相当于十分钟了。只想快点让她停止不哭。

以上就是关于烧光百亿融资后,有人倒闭有人停运,万亿市场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