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探秘李鸿章家族:父亲打开仕途之门,后代家字辈三兄弟皆为企业家

2024-02-21 21:52460网络

李鸿章家族后人人才济济,为官经商者不乏其人。在新加坡,李鸿章家族后人设立了一个李鸿章家族寻根网,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家族为主题的网站。上面刊登海内外李鸿章家族后人的状况与专家学者研究李鸿章及其家族的论文。李鸿章家族后人成为李氏后人的佼佼者,增加了李姓在百家姓中的分量。然而,很少人知道,李鸿章的七世祖并不姓李,而姓许。

明朝时期,有一支许氏族人从江西迁到了安徽合肥。之后,许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渐渐与当地的李氏族人交往甚密。很多许氏族人的后裔与李氏族人的后裔成为了至交。两个姓氏族人为增进感情,甚至很多结为秦晋之好。到了清初时,李氏族人中一位叫李心庄的男子,结婚后,却因一些原因膝下一直无子。有一位姓许的好朋友看到李心庄因无子整天眉头紧锁,闷闷不乐。为了能缓解朋友的心中之苦,许姓朋友欲将自己的儿子许祯所过继给李心庄为嗣。当他把这件事告诉李心庄后,他那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许祯所过继给李心庄后,许祯所也改成了李祯所。这位李祯所不是别人,正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七世祖。李祯所成家有了儿子后,制定了李门家规,即李氏与许氏永不通婚,当然,与外族许姓联姻则不禁止。李祯所之后,后人一直以耕读为业,与科举无缘。到了李祯所的五世孙李殿华,李家门依然在科举之路上步履维艰,没有突出的进步。李殿华失意后,不得不将进入仕途的希望寄托到儿子们身上。

李殿华生有四子:李文煜、李文瑜、李文球、李文安。四兄弟中,最小的李文安从小体弱多病甚至有些呆笨,因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要比三位哥哥读书更努力。谁也不会想到,李殿华的前三个儿子虽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却没有一人敲开科举仕途之门。然而,那位从小就不被看好的弟弟,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后来,李文安借着那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不但考中举人,还高中戊戌科进士。走上仕途的李文安先后在刑部任职,后又担任记名御史。李文安为李氏家族敲开了进入仕途的大门后,李氏子孙一发不可收拾,走上开挂之路。

李文安成家并育有六子一女。其六子为依次为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此六子皆以父亲李文安的别号“愚荃”的荃取号。很多人只知道李鸿章,却很少人知道其兄李瀚章。李瀚章在清朝那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曾担任过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每个职位在清朝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李鸿章六兄弟中,老四李蕴章最为特殊,因其一目失明无法像兄弟们一样出外闯荡。老三李鹤章,字季荃,智略俱全,有胆有识,协助其兄李鸿章,立下卓著战功。曾国藩也曾誉其为“将才”,谓其“战争之才超越时贤”。然而,因李鸿章“避嫌不举,殊负其上进之心”。李鹤章有功不居,辞去朝廷奖励,归隐安徽合肥老家,返乡后,置产兴业,颇有财富,并对公益事业很上心。

老四李蕴章,聪颖五悟性与二哥李鸿章不相上下,只可惜十二岁时一目失明,虽勤于读书,悟性极高,但已很难走哥哥的仕途之路。因此,他留居家中,一边照顾长辈,一边打理家务。其最擅长理财,虽身有残疾,却能双手打算盘,经常与人谈论经营之道。后来,他豪掷钱财买下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府邸。与其三哥李鹤章以巨富享誉安徽合肥老家。

老五李凤章虽没有大哥二哥的高官候爵、显赫身份,也没有三哥四哥的万贯家财、经营手段。而在早年。他也曾随父亲效力疆场,并得到曾国藩的器重,其武功韬略使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只可惜,因其大哥二哥的光环太过耀眼,以致于李凤章名气不显,在当时,他也选择退居芜湖,尽量在公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六李昭庆,号幼荃,六兄弟中最小的一位。李昭庆虽最小,但从军很早。跟随曾国藩征战太平军,极得赏识。就连曾国藩也不无感慨地对其评价道:“文武兼资之才,自是令器,毅英练不亚诸兄,海内人才萃一门。”然而,李昭庆不恋功名,与他资历同等的诸将,最后因功高居显位,而他却辞功不受奖,治军十余年,大小数百战,从未邀过功请过赏。李昭庆不爱财,不居功,在兄弟六人中,人称“穷老六”。

李鸿章的事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取号少荃。从小就是闻名乡里的神童,更是在18岁就考中秀才,25岁考中进士。在过去,这绝对是少年得志,在仕途上有大好前程。但谁也不会想到,此后李鸿章却是以战功开始了仕途生涯。他曾拜曾国藩为师,并成为曾的幕僚,在老师的调教下,李鸿章开始编练淮军,之后被朝廷任命为江苏巡抚,一跃成为手握重兵的人物。在剿灭太平军后,李鸿章又在洋人的帮助下,消灭了捻军,先后升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晋爵一等侯。李鸿章的青云直上,步步高升,也预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李氏家族达到了巅峰。

李鸿章去世后,儿子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次子李经羲先后出任湖南盐粮道、湖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巡抚等官职,民国时期曾担任过国务院总理等职。李鸿章过继六弟李昭庆之子李经方为养子。李经方曾出任邮传部左侍郎,其子李国焘受赏获得举人资格。李经述承袭一等侯爵,去世之后,其子李国杰12岁承袭一等侯,并担任过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农工商左丞,民国时期,担任中国轮船招商局董事长,后来上海沦陷,李国杰投身伪政府,但下场很惨。1939年,李国杰被刺杀身亡。

谁也不会想到,李家六兄弟中“穷老六”李昭庆的后代却成为李氏家族后人中耀眼的明星。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儿子李经叙先是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后又担任墨西哥外交官,并在任上去世。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与侄子李国栋都相继成为外交家。李鸿章家族定下的辈份取名为“文章经国、家道永昌”。我们可以看到,李氏家族在文、章、经、国这四辈,基本以在朝为官为主,并权倾朝野,位高权重。而到了家、道、永、昌这四辈,则多闯荡世界,叱咤风云,成为大企业家与大科学家。穷老六李昭庆在六兄弟中最穷,但他的后代却在李氏家族中最富有。李昭庆的曾孙,家字辈的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都是亿万身价的大企业家,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玄孙李道增是李氏家族后人中学术最高的一位,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的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曾孙李家载,曾师从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言菊朋。李家载曾经常活跃在当年上海的京剧大舞台上,与李玉茹等一些名家合作,并得到上海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代表作品有《卧龙吊孝》、《二进宫》等。

安徽合肥李氏家族能延续至今,依然人才辈出,其中最重要的内因就是注重教育。自李鸿章之父李文安之后,家族以诗书传家告诫晚辈。李鸿章兄弟六人虽然都有可能担任要职,高居显位,但因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所以六兄弟中老大与老二混迹官场,老三与老四混迹商场,老五与老六养精蓄锐。但不论他们站在何种位置,从事何种职业,他们要没有忘记让晚辈们读书养性。李家后人能出现学者,出现富商,出现艺人,并能延续家族先辈的余荫,与他们的家族传承不无关系。

李鸿章父子兄弟间,是怎么样利用联姻强大势力的?

李鸿章是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也是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骂他的人也好,还是为他洗白的人也好,都不可否认的,李鸿章确实是一个影响了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人。

李鸿章也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李氏家族中辈有人才出。就李鸿章这一辈,总共有兄弟六人,他们虽然并没有李鸿章这般“出色”,但也是一时人杰,为当时人所敬重。

李瀚章(1821-1899年)

李瀚章,字筱泉,他是李鸿章的大哥,他们的老爹李文安曾官至刑部郎中,与曾国潘同年中的进士,两人的关系还不错。有了这份交情在,等到李瀚章1849年“拔贡”后,顺理成章地成了曾国潘的学生。

李瀚章起初被分配到湖南,在永定县当过县官,后被任命为益阳县知县,因为太平军进攻长沙而没有去成。在他做了一段善化县知县后,正值曾国潘回湖南训练湘军,李瀚章就被曾国潘调到了身边,主要负责管理钱粮。李瀚章在管理钱财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他的这个后勤大管家,为湘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军饷军粮的筹集与运输少有差错。曾国潘对他也很是欣赏,不停地向朝廷称赞他的功劳。

李瀚章至此在清廷中的升迁很快,而且一路顺风顺水,先是被提升为广东按察使,又为广东布政使,之后,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已经是清廷地方上的要员,足以和弟弟李鸿章一较高下了。

李瀚章也是个传奇人物,有着诸多外号,如“官界佛子”、“李大架子”、“李麻子”等等,显然也是有着很多故事的人,而且他还特别有经济头脑,家里积累起了不少的财富。他的后人也不差,清末民初时期的两家知名大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就是由他的后人所创立的。

1895年,李瀚章离开官场,过起隐居生活。1899年,李瀚章因病去世。

李鹤章(1825—1880)

李鹤章,字季荃,他是李鸿章的三弟,他的科举之路很不顺畅。先前以国子监生的身份,李鹤章曾经两试不第,在补入合肥县学生员后,前往江南乡试又是不第,所以在仕途上也就很难有所作为。

天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鹤章就跟着父亲与哥哥兴办团练,他先后在曾国潘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中任职过。曾国潘让他管理文案,参与谋划,立下不少战功。李鸿章把他看成是左右手,从中出谋划策,功劳也是不小,然而等到天平军平定后,李鹤章却只是被清廷封了甘肃甘凉兵备道,因而以疾病为由没有前往任职。

1865年,李鹤章回到老家,再也不留意仕途,专心于经营家产,倒是赚了不少的钱。乡里面有些慈善公益活动,他也是乐意参加,为乡里办了不少的实事。曾国潘认为李鹤章是“将才”,李鹤章本人也是很有才智,只是时运不济,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升迁,幸运的是,在政治上的不如意,转战商界让他获益颇丰。李鹤章的后代也是不错,他的儿子李经羲后来官至云贵总督,也是一方大员。1880年,李鹤章病逝,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

李蕴章(1829—1886)

李蕴章,字秉旃,他是李鸿章的四弟,从小就很聪明很有能耐。李蕴章喜欢读史书,而且并非是死读书,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读书上李蕴章确实很有天分,然而他从小就得了眼病,后来又一只眼睛都瞎了,因而地,也就放弃了科举之路。

李蕴章也是个理财高手,跟随着大哥李瀚章曾经在湘军中办差,处理钱粮很有几把刷子,因而得到湘军大佬曾国藩、胡林翼的赏识。他也曾经帮助李瀚章处理赣南道税务厘金,使得当时的军饷十分充足。李鸿章在任职两江总督时,淮河清水潭埠决口,还是李蕴章想办法为他筹集到了资金,才将决口修复。

李蕴章终究还是没有进入仕途,1868年后,他回归到老家,安心处理家业。因为是经营有道,李蕴章的家产极大,在李家兄弟中算是有钱的。有了钱后,他也是为乡里办了不少事,为乡民们称颂。1886年,李蕴章在家中病逝,后被清廷追赠为荣禄大夫。

李凤章(1833-1890)

李凤章,字桂山,他是李鸿章的五弟,他对仕途倒是不怎么关心。李凤章早年也曾在曾国藩手下干过,跟着大哥李翰章做后勤保障。

李凤章对于理财很有头脑,在湘军中干得很有起色,因为有功而被保升道员,加按察使衔。他还经营过江南机械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他对于这些都不感冒,后来就跑回老家经营家产了。在李氏兄弟中,说起经商,还要属李凤章最为厉害,他的财富是李氏兄弟中最多的,被称为“李家首富”。他为人却是很是低调,不显山露水间,躺着就把钱赚了。

李凤章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也很是热衷,经常性地捐钱捐物,支持乡里。每逢灾害到来,他又倾力赈济灾民,因而在老百姓口碑还是不错的。1890年,李凤章因病去世,后来被清廷追赠为荣禄大夫。

李昭庆(1835-1872)

李昭庆,字子明,他是李鸿章的六弟,他为人处事较为清廉,家里财产不多,因而也被称作为“穷老六”。李昭庆打小就极为聪明,而且很有才学,很小就获得了监生的功名,然而他的仕途之路却是极为坎坷。

在老家被太平军攻克后,李昭庆曾一度跟着大哥李翰章在曾国藩的湘军中工作,曾国藩称其能力与其他兄弟不相上下。之后,李鸿章组建淮军后他又成了淮军的一份子。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李昭庆的战功还是不小的,而李鸿章为了避嫌,并没有提升李昭庆。捻军兴起时,李昭庆又先后跟着曾国藩和李鸿章去打捻军。在这期间,他有了自己的武毅军,在战场上作战极为勇猛。捻军平定后,李昭庆被授予盐运使职务。

长年的征战,让李昭庆落下病根,难以治愈。1869年,李昭庆旧疾复发,回到老家就医。这时,他还协助着两江总督马新贻整理淮军营务。1872年,李昭庆因为病情加剧,旧疾再次发作,被李鸿章接到天津调养,终因是无力回天而去世,当时只有38岁,后来清廷追赠他为太常寺卿。

《金粉世家》

李鸿章一生功过是非,后人评说不断,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留下2000万白银,30多处田地的遗产,有人认为他是保晚清不倒的功臣,清廷的背锅侠,也有人认为他是贪污受贿卖国肥私的汉奸。

李鸿章大家族,真不是我们平常概念中的家族,仔细扒一下,真是惊呆众人。

李鸿章成名靠的是淮军,而他能够权倾朝野几十年,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出色的军事谋略,李鸿章玩政治,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在不知不觉中利用儿女的婚事,将自己的亲信、地方高官、名门望族都笼络到了自己的关系网中。

打虎亲兄弟,谋权赚钱,李家兄弟齐上阵

李鸿章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二,又称“李二先生”,李鸿章和他大哥李瀚章都曾拜曾国藩为师。

兄弟二人一起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仅10余年李瀚章便从知县升到总督,李瀚章做了六任总督,三次任湖广总督、一次四川总督、漕运总督、两广总督,在这期间积累下万贯家财,虽然都是贪财受贿,而李瀚章却得了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好名。

李瀚章的女儿李经萱嫁给了曾国藩女儿曾纪芬之子聂其煐,聂氏家族以“三代进士,两世翰林”著称一时,李瀚章不仅与曾家结成了亲家,还搭上了湖南望族聂家。

李鸿章得势之时,同时也帮扶李家兄弟,四弟李蕴章是一个理财高手,小时候由于生病瞎了一只眼睛,虽然天生有眼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 理财高手,据说他背着房子走一圈,就能算出这房子用了多少料和工时。

后来他成了安庆的大财主,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府就被他给买下了,而且还在城中买了几十套房子,家中有钱程度连李鸿章都比不了。

老五李凤章同他四哥一样,也是理财高手,经营过地产、商贸和典当行等,芜湖一半的产业都在李家兄弟手中。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李鸿章已是位极人臣了,他的兄弟也在他的帮扶下富甲一方。

联姻建立关系网,把一半政权要人都变成了李家亲戚

任何一种信任关系都是在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亲戚关系是最容易搭建信任基础的,所以联姻成了许多家族最重要的手段,而李鸿章通过家族子孙的婚姻关系网,把曾国藩、张之洞、骆秉章、盛宣怀、许其光、郭嵩焘……这些晚清政坛的大佬们都网络在一起成了亲戚。

李鸿章年过40,还后继无人,便将老六李昭庆的长子过继名下,取名李经方。

李鸿章对待这个养子也如亲儿子一般,从小重点培养,还请名师为其授课,并聘请了英、法、俄三种语言老师来培养李经方。在李鸿章的培养下,李经方精通五门语言,尤其精通英语。

成年后的李经方跟随李鸿章学习处理一些外交事宜,事实证明这也是一条快捷升迁之路,在李鸿章的培养下,李经方先后担任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等外交职务。

李经方一生娶了六个妻子,还有两个外国妻子,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法国人。

他的原配夫人是四川总督刘秉章的女儿,二夫人是甘肃布政使、署理陕西巡抚集馨的女儿。

李经方一直活到80岁高寿,清灭亡以后 ,他生活在大连,以投资为生,其中登瀛阁便有他的股份。

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和他的两个哥哥比起来,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由于他的生母只是侧室,在遗产分配上也比较吃亏,分到的都是一些不值钱的财产。

但是他擅长与外国人打交道,经商和文物收藏,经营房地产生意,做股票投资,而且任何不值钱的股票到了他的手里,最后都能变得值钱起来,他在商业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而他的原配夫人是扬州著名书香门第,闽浙总督卞宝第的女儿。

李经述是李鸿章的次子也是嫡长子,他并不同的他哥哥一样对政治感兴趣,他是一个文人,爱好诗词。

他的儿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的女儿,而张之万是晚清实业家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哥哥。

李鸿章的小女儿李经璹,嫁给了晚清名臣张佩纶,他孙女是近代才女张爱玲。

仅仅这几个重臣联姻是远远不够的,李鸿章深谙政治之道,他在自己居高位时,不仅提拔自己的兄弟,还为自己的侄子们也铺平了道路。

李鹤章的儿子李经馥娶了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之女,李经馥的儿子李国芝娶了清末首富盛宣怀孙女盛毓菊。

老六李昭庆的儿子李经榘娶了英国公使郭嵩焘的女儿。

四儿子李经叙与“广州第一家族”翰林院编修许其光的女儿成亲许崇智、许崇清、许广平都是许家的后人。

李经叙的儿子李国源是皖系军阀、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女婿。

李鸿章布局的这一系列姻亲关系,更加体现了这是一个深谙政治的人,他懂得联合的重要性,懂得巩固自己的团队势力,所以他能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权中屹立几十年而不倒。

什么是老谋深算?什么是政治家族?

现在明白李鸿章为何能在政坛上长盛不衰了吧!

洋务运动不成造就了李鸿章的名声,也成就了他的家底,而李鸿章生前也用联姻的方式组建了庞大的家族网,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李氏家族的后代遍布世界各地,这其中也出了不少牛人。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李道增了,他是李鹤章的第五代孙,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的副主任,并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在商业界李家也大展宏图,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三兄弟个个身家过亿,号称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鸿章一门里单凭这四兄弟,出入政商二界,互为掎角之势,李家的势力就不可小觑,再加上与众多政界大佬的联姻,使得李家更是牛气冲天,真不愧是“老谋深算李中堂”。

燕西和清秋

第一个问题,金燕西这种子弟怎么会看上冷清秋?

1、对于燕西来说,就好似贾宝玉一般,女朋友多到爆。什么留洋的,交际花,戏子伶人多不胜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特别好玩。光鲜有余,韵味不足。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珠光宝气,脂粉浓抹,看腻味了。就拿白玉珠来说,初时觉得耀人眼目,日子久了,大小姐脾气来了,恐怕就让人难以忍受。退一步来说,这些人一个个家庭富裕,上面宠着,下面供着,自然是打不得骂不得,一点小事就可以和你吵半天,实在气量太窄。更何况眼前是现成的例子,大哥二哥三哥没有一个娶得如意的。吴翠芳心眼厉害,居然弄了一万私房钱。二嫂厂慧说是女子独立,可惜太过刚硬,完全不理解丈夫。三嫂王玉芬那可更是一个醋坛子。

白秀珠的刺与冷清秋的柔形成太强烈的对比。在和冷清秋相交期间,缕缕受到来自白秀珠的无端怄气,实在令人难受。再者,冷清秋的国文那是顶好的,娶了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且知书达礼的女子回去,对上对下那都是扬眉吐气的事,都说我吃喝玩乐,这回让你们心服口服。

在燕西看来,和冷清秋好上,不仅自己喜欢,也是因为金家在当时也是非常之时髦的家庭。这种时髦因为父亲出洋留学,染上了西方人的思想,虽然自幼饱读儒学,但骨子里还是很羡慕西方的言论和行动自由。等到自己打下一方基业,做了一家之主,这种思想就开始悄无声息的泛滥。因此,燕西断定婚姻结果是有很大的把握。

我一直在想,张恨水为什么要写金家?很多时候的思想,都是由上而下。那个年代的人,最受冲击的应该是富人。清王朝的崩亡,表示着两千年的封建礼教的崩溃,洋务运动导致一大批富人子弟留学出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自由思想。对于自小受儒家熏陶的他们,猛地接收到这一冲击,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矛盾。个人的言行与中国旧社会慢慢无形中有了隔阂。这种思想的混乱在封建制度和宗族家长制崩溃达到顶点。到底是自由还是规规矩矩,他们自己也拿不准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更何况情王朝的崩溃,代表了旧势力的消亡,一种新势力正在慢慢崛起。旧势力逐渐失去了话语权,年轻人接受了新思想,也不再将礼字敬奉如神明。

从金家情况来看,四个男子,没有一个能挑家族大梁的,后继无人也是一种悲哀。反而女子比男子强了不止一点半点。首先说老四,这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女子。说两件事大家就能明白。一是,老七的婚事为其一手促成也不为过。直言不讳,甚至为此不惜直言得罪三嫂,间接差点惹到了大嫂。女中诸葛,老七的婚事难就难在神不知鬼不觉,因此反其道而行,从冷清秋入手,这本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没有长辈不喜欢的,何况父亲更是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以诗文和小楷文笔入手自然正中下怀。不可谓不高明。二是,有余钱买房。理财能手。金家男子都是亏空补缺,她反而有钱大把金钱去买房子,没个四五万大概买不了房把。那么男子呢?老大亏空近万,依次累减,老七亏空近二千,算最少的了。其实说到底也不少了,要是他有来钱的工作,只怕也是和前面几位大爷大差不离,也是个钱漏子。

老五是心思活泛,老成稳重。老六机敏。老八那是单纯的可爱,和金家男子一比,那简直北冰洋冰封千年的一张白纸。

从新旧势力来说。金家分为两派,老大老二老三和他们妻子都是旧势力的遗留。老七燕西,半新半旧。老四日本留学多年,自然新派。老五老六老八,无一不是留洋,自然也属于后者居多。

言到男子和女子。小怜和柳春江不得不说是全书的精髓。什么叫冲破封建礼教和阶级爱情,这就是了。小怜的那句宣言,一次卖身为奴,身子做了金钱的奴隶,再也不要爱情做金钱的奴隶。这真是古代理想女子的化身,比之秦淮八艳李香君、柳如是也是不遑多让。自古才子佳人,本来就为人津津乐道。让我想到了沈复之妻陈芸,女子读书不仅打破了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老魔咒,也是向封建旧势力的有力耳光。

已经看到老大和晚香除夕大闹了,唯一亮眼的男子就是柳春江了。自从在婚礼上遇见小怜,真心爱上她了,为了接近她可谓使尽了办法。后来,当在戏台后身份被识破,更是欢喜的差点跳了起来。他并不因为其的丫鬟身份而对小怜冷落,反而越发高兴了。按他说的,就是小怜没了金家身份的拌锁,才能更容易达成婚姻的结果。在那个时代,阶级的差距是一座厚重的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门第比你高的,就算资格老,遇到年轻的也得称一声爷。比如冷清秋的舅父宋润卿,老七诗社的一个老家伙。他们的才自然是比一般的人高明了,然而蹉跎岁月,一个因侄女才发达起来,一个还是类似附庸风雅的御用文人寄人篱下,吃的一碗饭。

以上就是关于探秘李鸿章家族:父亲打开仕途之门,后代家字辈三兄弟皆为企业家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