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月薪1万不想存银行,该如何理财

2024-02-20 20:12710网络

月薪1万不想存银行,该如何理财

知识储备:

如你在30岁前,还没有存过第一个十万,那你第一要务不是开始盲目理财跟风,而是先对理财知识做一个系统了解!

理念篇

1. 《富爸爸,穷爸爸》:★★★

这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理财入门书,但实际上这本书就简单讲了一个概念:分清楚你的资产和负债,然后不断买入资产。具体其中讲到的故事和(炒房)方法,个人感觉应用性比较差;

2. 《小狗钱钱》:★★★

略鸡汤和小儿科,倒是蛮适合给小朋友讲的,从小树立理财观念;

3. 《财务自由之路》:★★★★★

《小狗钱钱》作者写的成人版,非常赞的一本书。包括从负债状态、积极存钱到理财选择各种情景,以及从理念到实际执行上,都有涉及,当然也比较基础,入门的话首推这本

实操篇

上篇说完理念,这篇则侧重在实操上,特别是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但鉴于我目前主要

投资领域在基金上,所以书籍更偏重在基金投资上了。

4. 《解读基金》:★★★★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实操型投资书籍,主要是论坛帖子合集,涵盖了从资产配置、风险测评到各类型基金知识的普及和购买操作,从内容上来讲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但两年后回头来看,作者(当时的)主要投资领域在混合型基金,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注意甄别;

5. 《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

首先为这本书献上我的膝盖,是目前看到的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但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并非巴菲特,而是中国研究巴菲特第一人刘建位,主要的内容集中于指数基金,包括怎么买、怎么卖、怎么持有等,实操性强。又因为作者本身是中国人,也添加了一些中国本土的指数介绍和数据,让实操性更上一层楼;

6.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也是一本论坛帖子合集,在《巴菲特基金投资6招》上做了更多延展,特别是在各类型指数、指数估值的方面,都要更胜一筹。但论坛合集的话,难免稍有点水分,可以选对自己重要的看即可;

7. 《聪明的投资者》:★★★★

这本书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写给大众投资者的投资书籍,实际上是写给不聪明投资者的集思录,有关于企业估值、投资的方法,但能看到的更多是他关于市场、投资、风险的观点。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书,甚至经过几次修订,但现在看还是有很多观点值得回味和推敲,值得多读多感受,特别是在自己有操作经历之后;

8. 《投资最重要的事》:★★★★

这本书更侧重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建设,作者把股市比作钟摆,或高或低或在底部徘徊,其实投资者的心理更是如此,多看看这本书,可以让自己冷静冷静,把投资回归常态;

9. 《穷查理宝典》:★★★★

这是巴菲特多年好友及合伙人查理·芒格的演讲集合录,查理本来是律师,后转行做投资,并且以爱因斯坦作为自己的榜样,生活中充满了对事情、人生的思考和批判,所以不仅仅是做投资,很多人生问题的答案可能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

10. 《滚雪球》:★★★

这是巴菲特授权多年合作的编辑艾丽斯·施罗德为他撰写的自传,从孩童开始到2000左右的人生故事,一方面可以看到巴菲特和妻子、孩子之间关系的八卦,另一方面也从背后讲述了他在各个投资项目背后激动人心的故事,包括最近大热的《华盛顿邮报》女主角凯瑟琳·格雷厄姆与巴菲特之间的投资和友情故事。坦白讲,这本书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参考性不大,但巴菲特看问题的角度,包括他自省的态度等都值得学习了解

----------------------------------------------------------------------------------------------

当你理论知识了解后,下面开始正文:

理财的本质

不少人关于理财的观念都有以下其中一种极端想法

1. 理财可以帮我赚快钱。

2. 把钱存进余额宝或者银行吃一点稳定的利息就是理财。

然而,真正的理财,快不得,却也绝非简单地存钱进低回报的余额宝或者银行。所谓理财,是你买了一只会生金蛋的鸡,让它不断给你下蛋,然后把金蛋拿去换更多会下金蛋的鸡,从而越来越富裕。

这一只鸡,在理财里面就叫做“资产”,理财中的资产跟我们平常所了解的资产概念不一样,理财中的资产是指未来能给你带来超过其买入价值的现金流的东西,比如一部让你每个月不断花钱维修交保险的车,就不是资产,除非你把这汽车租给别人开滴滴获取收入。房子则是更有意思的产品,大部分人都觉得房子是资产,然而只有具备“高升值潜力”或者“高租金收益”的房子,才是你真正的资产。而部分溢价过高的房子(比如上海的汤臣一品,我们俗称CEO盘),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品。

于这个理念,国内目前为止真正比较好的资产,也就两样,优质的房产和优质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衍生品。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财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了不断累积这些东西。

不过,知道这个思路,我们还得知道怎么去做到。

理财的习惯

我们知道,理财的核心是购买资产,然而,我们总是没钱去买资产。很多刚出来工作的朋友,男生工资出来,先撸一部PS4,女生工资出来,几支YSL,然后唱K一波,浪一波,拍拖一波(没错单身狗存钱确实有优势),工资GG。高端点的,一个月赚个一万多两万,男生宝马按揭走起,女生古驰LV扫一波,ZARA、HM再一波,然后工资又GG。

就这样,在这欲壑难填的消费大潮中,我们发现钱包始终很难鼓起来。这时候,有两个理财思维是你们需要掌握的。

首先,作为理财小白且消费习惯奇差的你,别用信用卡,如果用,额度请设置在你月收入的30%以内。信用卡是过渡消费的万恶之源,在这刷卡的快感中你往往不经意就会把你的收入花光,恶劣点还会透支,然后就等着过上吃土的日子。因此小白理财第一要义是大幅度压缩信用卡的使用。其次是,先存后花,这是小白理财的第一神技,收入到手后,先把一部分钱存起来(至少收入20%以上,我见过最强的人可以做到80%),存的地方越难提取越好(比如定投基金),然后你再用剩下的钱去考虑如何消费,这个技巧也是要基于控制信用卡的前提下才能用得好,不然当你工资发下来,你忙着还卡数最后就已经没多少钱给你存了。学会先存后花,这样你既可以把钱存起来,又能痛快地去消费。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正在恋爱,我是非常建议你带动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学习理财知识多存钱,陪伴她/他在早期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资产配置的基础

存到钱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资产配置,所谓资产配置,就是要将手头的资金划分出不同用途的几个部分,并买入相应的理财品种,具体如下图

其中,作为基础部分的保险和储蓄,其核心功能不在于资产增值而在于编织一个安全网。

因此,当你开始把钱存起来的时候,距离我们买入资产,还差一点。

作为安全网成员之一的储蓄,其额度需要是你半年的日常开支,这部分的资金是当你失业需要重新找工作时的生活过渡费,同时也是日常一些紧急情况需要使用大额资金的情况下的备用资金,这部分应急资金最好透过货币基金(余额宝就是其中一种货币基金)这种高流动性的资产存起来。储蓄弄好后,你则需要一份商业保险,如果你的收入是达到7000税后的话,你可以买一份优质的永久性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意外险,每年给的保费大概是你年收入的10%-15%,缴费期限越长越好,这样保额大概能保障到50万。如果你收入不高且年龄是在30岁以下,那么你至少要购买一份医疗险和意外险(高收入人群也需要加买这份),每年只需要几百块就可报销额度1万以上最高上百万的重大医疗开支。买好保险的意义在于,当你真的出现意外时,你不需要让你的父母到处借钱从而让自己欠下一大笔债务,也不需要依赖社会公益系统去为你筹款。如果你是有家庭的人且还是经济支柱的话,最好再多购买一份寿险,当你不幸去世的时候能有给予你的家庭多一份保障。

资产配置的进阶

储蓄和保险,两大基石我们做好以后,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开启我们的投资之旅。对于本金很少且只有一笔工资收入的朋友,如果不是对房地产十分有把握且熟悉各种高阶房产财技的话,我个人不建议一开始就投资房产,胆大或者能拼爹的另说。前期依靠理财习惯存下来的资金,适合通过简单的低估值指数基金定投来获取10%左右的年化收益。

通过上图,我们假设一个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前3年工资收入为3000,第四年到第六年为5000,第七年达到10000。每个月能存下40%的资金来进行定投并获取10%的年复合收益,那么8年下来保守估计应该能累积约30万的资金。其中,以8000月薪为例,该阶段相应的资产配置可参考下图,

此外,在这个阶段,工资的提升是你的第一任务,聚焦在个人能力上的成长是最佳的投资,投资和理财的技巧兼顾学习即可。我认为,在一线城市,这个工资的提升速度应该是一个人达到平均水平的勤奋就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消费欲求的控制。同时,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那么最后取得的效果应该更理想,并且也为后续的资产增值做好准备。

理财的转折

通过合理的理财,你总算在30岁左右累积到一定的资产,而当你到达30岁阶段,你将逐渐面临一些变化,结婚、小孩、父母赡养等问题会接踵而来。如果你能恰当地处理好当中涉及到的理财问题,那么你的家庭未来将平稳而顺畅地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让你前功尽弃甚至导致生活质量大幅度下滑。

对于第二个阶段,就不在限于基金,我们要开始了解股票,股票才是你财富的放大器。

如以上回答你还不满足,可关注:小小瓦力

祝你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感谢您的阅读!

怎么理财

最重要,最有效的理财原则之一,就是多元分散。

但是,很多投资者没有理解多元投资(Diversification)对于他们达到理财目标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多元投资,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早在2,000多年前的犹太法典塔木德(Talmud)。塔木德在犹太教中被认为是地位仅次于塔纳赫(Tanakh,即犹太教正统版的希伯来圣经)的宗教文献。在塔木德中,那位睿智的古人明智地给出了以下建议,即把一个人的财富平均的分散在商业实体,房地产和流动资本之间。

原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应当每时每刻都把自己的财富分成三份:1/3投入土地(不动产,编者注),1/3投入商业,1/3留在手上(现金,编者注)。

这个古老的概念后来被莎士比亚加以发挥,体现在其著作《威尼斯商人》之中。让我在这里摘抄一段这部经典著作:

“My ventures are not in one bottom trusted,

Nor to one placenor is my whole estate

Upon the fortune of this present year:

Therefore my merchandise makes me not sad.”

不过,现代金融理论对于投资多元化的研究,需要等到1950年代。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最为发达的大学之一,师从于Milton Friedman的Harry Markowitz成为了现代金融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在后文中简称MPT)的教父级人物。在Harry Markowitz之后,还有许多杰出的学者,比如William Sharpe, James Tobin, Robert Merton等都对该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MPT的基本逻辑是,投资者在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时,不应该孤立的看待自己的投资标的,而应该把他们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投资组合一起看待。比如单单关注自己买的可口可乐股票,或者在上海浦东的某套商品房是没有意义的,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把所有的资产全都包括起来一起研究。

如果把这些资产加在一起研究,Markowitz发现了一道“免费午餐”,即因为这些不同的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不高,把他们放在一起可以在不损失资产回报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即波动性)。相关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你同时持有股票和房子,股票的价格会上下波动,房子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这两者的价格不会在同一时间一起上下波动。在大部分情况下,股票上升,房子价格可能上升,或者不动,或者下降,在绝少情况下会和股票一起上升相同的价格。

Markowitz的发现是划时代的,这也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多元投资的理解可能还在塔木德的层面,即我们心里都明白,不能把所有的财富都赌在一个标的物上。但同时我们心里也有这个假设,即分散投资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会降低收益,毕竟不可能每个投资标的都能让人一夜致富。但MPT对于金融理论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了通过多元投资,可以在不影响投资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资的风险,这对于投资者来说,难道不是一盘“免费的大餐”么?

Source: Woodsford meta Analysis

很可惜的是,即使在该理论被提出五十多年之后,甚至已经进入了大部分大学金融系科的教材之后,大多数投资者还是对分散投资的好处熟视无睹。比如我检查了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大部分研究发现,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没有做到分散自己的投资组合。唯一的例外是在一篇研究(Calvet, 2007)中作者发现瑞典的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非常聪明,符合金融理论建议的国际化投资策略。

那么为什么普通投资者们对分散投资这一建议不感冒呢?这其中有不少原因。比如有我们之前提到的行为偏见,如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和本地偏见(Home Bias)。本地偏见大多见于大国的投资者,比如美国,中国,英国等地的投资者,即他们更喜欢投资本地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这可能也是一个小国,比如瑞典投资者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作为一个小国的投资者,可能除了放眼全球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多元投资的一个更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投资者更强的信心以保持自己的投资组合。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角度来看,普通投资者都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和经典错误操作? - 伍治坚的回答)中强调了投资者容易犯的行为偏差,而这些偏差导致投资者无法长期保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让投资者吃了很大亏。

举个例子来说吧,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国际集团(AIG)在破产的边缘,而花旗银行很有可能被政府国有化。在那一刻,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局面:坚持持有股票的话,手中的财富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虽然股市已经下跌了40%,但难保不会继续下跌);或者在当时非常低的估值情况下出售股票,坐拥现金,那样的话投资者不光忍痛割肉,同时也导致他们失去从股市反弹中获利的机会,挣回之前损失的财富。

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选择的方式是出售部分甚至全部股票。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十分错误,因为投资者们恰恰在股市达到底部时选择割肉平仓,错过了之后的大牛市。但要任何一个投资者在当时的情况下坚持持有股票,他可能会告诉你你一定疯了。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2009年的反弹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因为大部分投资者都割离股市了。

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向投资者提供一些缓冲,因为即使股票大跌,至少还有其他资产,比如债券,现金和房地产。这也是MPT的贡献之一,即所有的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现金和房地产,在同一时间一起大幅度下跌的概率是很小的。当然2008年的危机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在那时候股票,房地产和公司债券全都下跌,唯一挺住的是政府债券,现金和黄金。这也凸显了在投资组合中囊括所有资产类别的重要性。

在2008年,如果投资者仅持有股票,或者股票和房地产,那么在如此剧烈的金融地震之中,投资者最有可能的反应是割肉离场。但是如果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不光有股票,也有其他各类资产,那么他坚持原本设计好的长期投资策略的可能性会高得多。

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回顾美国在过去的210年的资产回报,我们会发现,在任何一个30年间,有91%的机会,股票回报会高过债券或者现金。然而,仍然有9%的机会,债券将提供比股票更好的回报,最近的一次是是1982到2011年。即使是最大胆的投资者,也许她也应该持有一些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即使她有无限长的投资时间。

同样重要的,是保持投资地域的多样化。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日本的资产回报。当日本的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29号达到了历史高度38,957点之后,一直到26年之后的今天(2014年底日经指数在17,450左右)也没有缓过神来。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日本人如果在这二十多年中投资了股票,那么他的回报很可能是差强人意的。相反的,同一时期日本最好的回报是债券或者现金。纵观历史,大部分国家在一个够长的时间范围(20年以上)内,股票的回报总是最高的,但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总有例外,比如这里所说的日本。

最后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未来总可能面临未知的风险。多样化的投资,是应对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毕竟,即使有上百年的历史数据,谁又能保证他有能力预知今后会发生什么呢?艾萨克·牛顿爵士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动,但却无法预知人类的疯狂。”在金融历史上从不缺少试图以智取胜的聪明人。这些聪明人通常认为,他们已经战胜了市场。殊不知他们可能只是一时被上帝的随机性愚弄而已。即使是天才,也有失算的时候。美国著名作家Roger Lowenstein曾经写过一本畅销书叫做When genius failed,讲的就是天才失算的例子。

聪明的投资者,会以合理的成本达到自己投资的多元化。

参考资料: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

农业银行进取系列优缺点 收益高风险也不低

个人理财的最大障碍是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许多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来理财,总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虽然年纪一直在增长,而财富却不见怎么增加,只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财富逐渐成长,终于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此时才想理财,却为时已晚!

有股票“投资之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11岁时便开始投资股票。

现拥有近400亿美元的巴菲特,其财富基本上都是从股市赚来的,他认为投资的不二法门,是在价钱好的时候,买入好的公司的股票且长期持有,只要这些公司持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把他们的股票卖出。

巴菲特在11岁时,把自己和姐姐积攒的零花钱都投入股市,一开始便赔了,姐姐很不高兴,甚至骂他无知,让他尽快把钱拿回来,但他坚持要放着三四年才会赚钱,无奈姐姐只好把自己的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事实验证了他的想法。

20岁时,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大学期间,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而巴菲特却喜欢研究金融学,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他当时的本钱很少,所以买入的股票总是放得过早,转购别的股票,虽然没有资金优势,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工作,不久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公司发展得很顺利,但他最终将公司解散,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真正的股市大亨,多年稳坐美国首富的位置,与其他富豪相比,如比尔·盖茨、戴尔等都靠经营企业致富,只有巴菲特是靠投资股票而致富,只要美国的经济持续成长,他的财富就会与日俱增。

闲钱200万,什么理财产品能保证年化5%,不做信托?

     农业银行前几天有一款起购金额仅5万元,但是年化预期收益达到6%的产品,被不少投资者认为是国有银行中的“神级”理财产品。这款产品在文章《10万银行理财有风险吗 预期收益超过5%的选购指南在这》中有详细介绍,其实除了这种“随机”出现的产品,农业银行还有一个进取系列的理财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三种可以选择。下面,就来告诉大家农业银行进取系列优缺点有哪些。

农业银行进取系列优缺点

一、农业银行进取系列优点

1、灵活

      在存续期内设置定期开放申赎条款,方便客户进行流动性管理,特别是应对意外现金需求。

2、预期收益高

      农业银行进取系列入门款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年化预期收益率为都比余额宝要高,具体可见《农行进取系列理财预期收益怎么样 入门款也超过余额宝》。

3、选择多样

      农业银行进取系列有三款产品,分别是半月管理计划、每月管理计划、每季管理计划。不同产品风险不同,预期收益不同,可适合多个人群。

二、农业银行进取系列缺点

      农业银行进取系列最大的问题是整体风险不低,除了入门款半月管理计划为中低风险,比较安全,每月和每季的产品,风险水平分别是中等和中高,相比于一般的理财产品来说,风险对于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影响都比较高。所以对农业银行进取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认为要多方对比,确认自己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再购买。

编后语: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了解农业银行进取系列优缺点了,理财栏目还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如果资金闲置时间比较长,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多。主要是看你的资金使用期限。

现在市场上能够超过5%收益的产品有很多,但是时间周期都是比较长的。

可以有如下选择

第一、银行存款

这个是最保险的,但是这个必须要找到一些中小银行才能实现这样高的存款利率。现在的中大型银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基本上都是按照基准利率给的,很少有上浮。

可以看到,辽宁神的农村信用社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就可以达到你要求的收益,五年期的就更高一些。

还有一些银行会推出一些大额存款,记住是大额存款,一年期的年化利率可以达到4.6%,如果期限稍微长一些,年化利率达到5%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的产品一般都是地方性的农商行推出的比较多一些。

还有一些网上平台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也是蛮高的,可以选择,虽然没有达到5%,但是也从存款的角度讲已经非常不错了。一些商业银行发布的结构性存款都是可以购买的,不过结构性存款会稍微有一些风险,一般是中低风险。

第二、定投基金

近几年的基金市场随着股指的上涨,收益确实非常不错,尤其是定投基金,一直以稳健著称。

现在股市整体的指数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入基金市场,在基金市场中一般都是股指下跌的时候买入储备,股市上扬的时候肯定就是收获的时候,如果长期坚持定投,每年的收益达到5%是没有问题的。

定投基金就是需要坚持做才会有效果,从长期的角度讲,这个是非常好的一种且比较稳健的一种理财方式。

理财是个长期的规划方式,短期内实现太高的增值肯定性都不大,即使有也是风险比较高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回答不易,路过的点个赞可好!

以上就是关于月薪1万不想存银行,该如何理财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