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回龙坝镇数百家纺织企业停减产的原因
2012-10-17 17:421970中国丽人网
“回龙坝镇生产的纺织产品,用于出口的仅占总产出的20%左右,但间接受到的影响却非常严重。”徐兴全说,随着外地实力较强的出口型纺织企业转做内销,回龙坝镇纺织企业的内销订单受到大量挤压。
这样一来,回龙坝镇纺织业几十年来无序发展的问题就暴露无遗。
“家家户户搞纺织,处处可闻机杼声”。在唐元川的记忆中,回龙坝镇的纺织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一间民房、几台纺织机,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回龙坝镇的纺织厂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尤其是2010年前后,哪怕是很小的作坊式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回龙坝纺织协会副会长曾建华回忆,2010年前后是中国纺织业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出口量的急升,全行业都迎来爆发式发展。
回龙坝的纺织企业,也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0多家剧增到去年的645家。
然而,爆发式发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回龙坝镇的纺织业在布局上存在“小、散、乱”的特点。截至去年,回龙坝镇645家纺织企业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仅272家。
“镇上共有织机23000余台,但其中先进的喷气织机仅108台,大部分厂房还采用着落后的有梭织机。”徐兴全坦言,作为重庆市最大的纺织基地,遍布于回龙坝镇大街小巷的60%都是家庭作坊式企业,其产品都是中低档的白胚布。
10年的粗放式发展,导致回龙坝镇一直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成本劣势,风险大附加值低
落后的生产设备导致产品不具备竞争力,成本劣势也是回龙坝纺织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据了解,由于重庆不产棉花,回龙坝镇纺织企业使用的棉花原材料全部来自山东、新疆等棉花产区。
物流费用不仅会摊高一部分成本,更为要命的是,国内棉花价格的持续波动,加大了处于产业链下端的回龙坝纺织企业的经营风险。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棉花价格仅为每吨1.7万元,两个月内疯涨到每吨3.3万元。今年3月,棉花价格每吨又下降了1.1万元。
这种“过山车”式的棉花价格,使得聚集在回龙坝的纺织企业,在本是库存棉花的时间,都按兵不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