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成功举行。在“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发表致辞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每个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而迈步“新四化”智能汽车时代,车企转型需要长期布局、持续演进。在此过程中,华为云提供技术赋能和生态支持,帮助车企实现研发、生产与供应链、营销、出行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
汽车产业变革时代,数字化转型成车企高质量发展基本面
当前,世界汽车产业进入变革时代,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工业格局生变。迈步“新四化”智能汽车时代,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而由此引发的数字化转型也将成为一项更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此,张修征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每个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汽车企业需要长期布局、持续演进。
张修征进一步指出,在通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不论是新能源催生的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企业转型,都需要认识到,汽车企业的本质已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根据IDC发布报告显示,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市场热潮之下,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催生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如Robotaxi、无人驾驶小巴、智能座舱等。
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华为云全面助力车企数字化转型
拥抱“新四化”大趋势,汽车企业已开启数字化转型进程。然而,智能汽车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庞杂,也面临着新的商业模式、出行安全、产业生态重组等各种问题。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张修征从“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张修征表示,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对于造好车,华为云整合技术和产品推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研发阶段,华为云提供汽车仿真、自动驾驶开发、敏捷软件开发、高性能计算等技术产品和计算资源,企业可以按需取用,提升研发效率;在生产阶段,华为云可以提供数字工厂、智慧物流等解决方案,帮助提升良品率,实现工厂智能化升级。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能够帮助汽车企业实现用户增长、维护用户活跃度,为业务增长助力护航。在这方面,华为云集成华为全球营销和数字门店营销经验,通过云服务形式开放给车企,提升用户活跃度,帮助车企卖好车。同时,华为云提供BI大数据平台,能够对目标客户进行画像分析,定制中长期营销策略;通过实时的进度管理把握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销售对策,辅助业务人员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精准决策。
最后,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问题,就要投入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云所擅长的。”张修征表示。针对出行场景,特别是移动出行服务场景,华为云提供了车联网平台、移动出行服务、自动驾驶等能力,助力车企用好车。其中,在智慧出行方面,华为云提供了丰富的AI服务、一站式ServiceStage业务开发平台以及全栈安全服务,可提供多种出行服务智能算法,加速AI开发效率;在自动驾驶方面,华为云提供海量的、高度扩展能力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以及Hadoop、Spark等大数据组件和AI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帮助车企降低开发环境基础设施部署复杂度和成本。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云服务提供商,华为云已在多个行业实现突破,在汽车行业,已有30+汽车制造企业、以及自动驾驶出行公司选择“在华为云上智造好车”。此外,华为云还打通内部平台,协同华为流程IT、华为终端、华为车BU的能力,服务车企创新发展。张修征在最后表示,“华为云在助力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心存敬畏,尤其像汽车这样的行业,华为云更需要携手汽车产业上下游伙伴一起,打造开放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
“上云”与“入图”,数字化时代汽车产业的新变与新机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2021年,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繁拿下涨幅榜收尾……在这些年度关键词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火热”窥见一斑。
汽车行业从未像如今这样,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技术正在深入改变汽车和出行领域。不论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汽车行业的本质开始从“以产品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是4440万辆,到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7620万辆。这四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会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等趋势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人、路、车”再次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对于车企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可选项”还是“最优解”?创新技术如何与业务更好地融合?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召开,在下午举办的“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一汽解放、阳光出行、禾多科技等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探讨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在数字化转型一线阵地的ta们,是如何做的?
一汽解放:数字化背景下,解放的云化之路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解放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进步。
一汽解放作为一汽集团的商用车企业,也是传统车企阵营的代表,对于其所面临的能源和数字化的革命,用一汽解放CIO陈磊的话来说,就是“焦虑”。“首先,传统的优势,在能源革命下,‘护城河’被打掉了。对于传统的IT部门来说,数字化转型也不是自身所擅长的部分,所以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共同做好数字化转型。”
2020年9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和策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而一汽集团则在2019年就在全集团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了“数字驱动美妙出行”完整战略。一汽解放也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实施。
陈磊回忆道,“从2018年3月,华为给一汽集团提供了DST,从战略的规划到落地的整个流程化的方法论,基于此制定了一汽解放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通过引入ICT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于业务和产品,创建数字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用户为中心体验提升、平台为基础运营效率提升,数据为资产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创造价值,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今年3月份成立了数字化部,为把解放集团所有的IT职能统一,希望能够统一架构,统一底座,然后能够更好降本增效以及响应业务的需求。”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上云”是重中之重,在内部被称之为“解放云”。从2018年开始,车联网全都放在华为公有云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连接了一百多万的车辆和一百多万的客户和用户。从2019年开始,持续不断建设私有云,开始私有云建设,陆续扩容至17个节点,在2020年10月私有云二期建设,共12台计算节点,IaaS扩展和PaaS建设。
陈磊透露,最初做云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一汽解放的业务特点,首先,一汽解放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工厂,其次,面对中重卡、轻卡、新能源、海外未来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业务场景多样化;再次,历史遗留的系统和技术栈是比较复杂的。“在我们看来,华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把能力总结出来,对我们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规划,来指导一汽解放逐步上云。”
在上云的具体成效方面,陈磊举了两个例子:
1、通过华为云来构筑云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中,对CAE仿真设计投入逐年加大,CAE计算量大、对HPC硬件性能要求高,集群规模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研发效率亟需提升,以加速新车TTM,各研发部门对HPC需求呈现明显波峰波谷分布,峰值需求超过平时2-3倍,本地资源池显然不能迅速满足业务要求。华为云通过弹性扩展,突破了传统超算中心限制,提供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实时应用到高性能最新技术产品,即租即用的灵活模式,可节约建设周期,配置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线上线下协同调度,资源按弹性需求统一调度,互为补充,缩短作业计算时间,满足了突发需求,支撑快速响应研发的业务。
2、“解放行”车联网云化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一汽解放的车联网的品牌叫“解放行”。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开发迭代,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 还包括新能源卡车等近三年的全部产品都装了Tbox跑在华为公有云,实时在线百万量级车辆和一百多万的用户,采用基于华为云的混合云满足高可扩展性,华为云MRS+华为云OBS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以及计算资源与任务的灵活调度,优化数据湖后台数据模型,结合大禹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服务,优化用户自助式查询的性能。
“经过与华为五年的合作,特别是近三年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华为无论在数字转型咨询,包括云相关的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符合一汽解放战略转型的诉求。”陈磊说。据了解,在11月,一汽解放和华为再次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华为的数字化经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将以更深入的方式持续不断为一汽解放转型赋能。
一汽解放CIO陈磊
禾多科技: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实践思考
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作为量产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禾多科技聚焦于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量产解决方案。“打通场景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在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看来,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真正量产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进而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自动驾驶上路到底有多难?提起自动驾驶技术,有代表跨越式路线阵营的Waymo和渐进式路线阵营的特斯拉。禾多走的是渐进式路线。“解决一万个场景可能有一万零一个场景,只有大规模积累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才能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问题。”王征表示,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与禾多签订了平台化自动驾驶的量产合同,预计在未来5到10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会有近十款,将达到百万量级的交付,车辆未来5-10年在路上积累百万平方的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迭代将会是飞跃性的。
2021年,华为云与禾多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一起携手实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实际路测和数据积累,包括不同的天气情况、道路环境、道路参与者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华为云助力禾多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取,放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上去反哺算法,来打通数据闭环。此外,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同时收集众包地图,通过云端更新,经过OTA推送到终端车辆,这两个闭环完美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地图的迭代。
此外,禾多借助华为MDC赋能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在MDC610上面部署,可以实现2D、3D可量产的实时感知的效果。基于华为MDC610的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可实现上下匝道、长弯道行驶等复杂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解锁更多的场景,指日可待。
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
阳光出行:如何让出行更智慧
从18世纪至今,出行行业最大的变化都发生在近十年。从2012年的“网约大战”,到其用了5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国用户侧的出行市场,再到2018年涌现了更多的网约车平台,整个过程看来,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平台的出现,让原有的用户和司机之前,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侧。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认为,一站式出行平台面对庞大的不同场景的市场,通过自身平台把全场景服务好的挑战很大。“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从需求、服务到要素市场,如果是让这个市场能够良性运行,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阶段。”在此背景和行业判断下,阳光出行没有选择在需求侧也就是流量测,直接面对乘客,而是采取在各大流量入口平台后边的运力侧进行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核心引擎。把流量,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用更公平的方式或者更随机的方式,给司机分发不同的订单。
其次,通过技术赋能司机管理和风控体系。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来智能触发司机的学习和考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司机管理提效,提升安全行驶水平。通过AI手段赋能客服端,致力于将全行业平均1%的投诉率降低到0.5%,通过司机和乘客电话、车内服务过程的录音等,转化成服务管控的手段,也跟华为云共同进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通过智能运营系统,区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司机可以更好地去服务,其中有一些价格杠杆和服务体系。
“智能出行领域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索,阳光出行也在实践,我们认为在供需市场上要保持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平台经济的一个代表,核心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孙洪静说。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华为云: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在这些车企数智化实践的背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华为云。据了解,中国TOP30车企的80%都选择了华为,原因又是什么?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投入下,华为已形成了汽车行业“云、管、边、端”的整体布局,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了华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即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汽车行业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分享中表示: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在研发上,软件、平台、数据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比如汽车仿真,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大数据等。在生产上,通过对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人、机器、物料、工艺流程和环境进行建模,构建数据底座,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进行连接,汽车生产的全流程就可以高度协同。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随着汽车企业出行相关的服务增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界面和频次也将大幅增多,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用户增长和维护用户活跃度,比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处理技术,完成用户画像,增长分析、智能营销等,围绕消费者用户旅程,进行精准营销,促进消费者留资、试驾、购车、保养、增换购,助力用户活跃度提升,为企业的业务增长助力护航。
再次,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价值链的重构,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的问题,就要投入整个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包括华为云所擅长的。
据了解,面向汽车行业,华为云持续和伙伴/客户一起,共同打造了汽车行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除了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领域,也提供了面向数字化营销、HPC、数据使能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汽车新时代的挑战:
例如,江铃集团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华为云为其统筹规划了“数智江铃”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通过打造智慧总部、联动四大板块、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可感知、可洞察、可预测、可协同、可共享、可统筹的六大提升。通过优先建设本部数字化项目,实现本部的数字化能力构建,推动客户、员工、管理与服务的“
都是这疫情闹得,我们都快忘了那些造车新势力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100年前,福特以流水线作业开启了汽车产业第一次重塑,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领头羊;50年前,欧洲车企以多品类产品开启了汽车产业的第二次重塑,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从美国转向欧洲;今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催动下,中国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重塑的主阵地。
回顾汽车产业百年风雨中的关键节点,一直遵循着相同的逻辑,即从产品创新到产业变革,从企业转型到价值再造,最终完成全方位的产业重塑。过去十年,以特斯拉和国内新造车势力为代表的新兴车企掀起了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如今,大众、通用、宝马、一汽、吉利和长城等一众国内外传统车企也正陆续宣布从“整车制造商”向“科技服务商”转型。
加快脚步的不仅是车企,在互联网已步入下半场,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已注意到了汽车这一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入口。这是产业潮流,更是大势所趋。
去年11月,腾讯在发布的《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指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巨变,变革围绕产品形态、用户需求和产业价值等方面展开。
这是产业潮流,更是大势所趋。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创新的主题,产品创新的背后,是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企业运营体系的深度变革。随着汽车企业战略制定、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越来越复杂,数字化便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上天”与“入地”
让出行更安全舒适、让服务效率更优、体验更好、对环境更加友好,一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初心。过去一百多年,从承载车身到非承载式车身,从大排量内燃机到节能型动力总成,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尽管汽车产业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始终没有迎来颠覆性变化。
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正在从传统工业时代向数字化时代迈进,汽车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源流、资金流相互汇合、碰撞的载体,也是数字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变革的前沿阵地。
底层硬件技术是汽车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由于动力和通信方式发生了变革,智能电动车在运行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包括车辆瞬时速度、瞬时耗电量、驾驶员行为等,智能汽车也因此成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数据节点。
软件技术让汽车产业数字化发展更具想象力,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推动了“软件定义汽车”,汽车更像是一台“轮子上的智能终端”,可以通过OTA等方式开展“FOTA和SOTA”系统和软件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将与外部交互产生大量的应用数据,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那么,在数字化时代,这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终极方向是什么?这是产业和企业十年来共同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政策层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去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伴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网状生态下,作为多流汇聚的节点,随着高阶辅助驾驶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演进,智能汽车承载和产生的数据量较传统业态大大增加。同时, 在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定义汽车的时代,要实现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撬动企业研发、管理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也大大提升了产业变革的复杂程度。
通过数字化,将易于构建新型的、产业级的数字生态,打通各产业间、内外部连接,以新兴产业的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以传统产业的市场带动新兴产业规模,从而达到1+1>2的效果。“网状生态”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融合与连接则是方式,数字化时代为融合和连接提供了基础。要实现“网状生产”,必须实现产业的“上天”和“入地”。
所谓“上天”,意味着“网状生态”下的所有产业端口要实现“全面上云”,并基于云计算重构企业的业务体系,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布局,构建数据通路,挖掘数据价值。汽车产业上云之后,还可高效促进国家相关部门的宏观监管。
当前,路上跑的智能电动车每天都会产生数十TB的数据上传至企业级的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平台,再上传至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运行平台。国家平台可以协助政府进行产业管理和引导,比如开展补贴清算核查工作,避免骗补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国家平台还可以协助企业开展业务升级,提升车辆安全性,实现安全预警和技术改进。依托云端大数据,还可以分析用户驾驶行为,开展UBI等创新险种的开发。未来,以数据为纽带的协同应用将更加广泛,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又可以高效促进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所谓“入地”,是汽车产业要“全面入图”。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围绕智能汽车开展的商业活动,都需要高精度地图保驾护航。高精度地图不仅精度高、实时度高,更重要的是可以与服务信息融合。
汽车产业的全面“上云”和“入图”,打通了产业链条各环节之间的壁垒,为企业转型和价值创造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建立智能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进而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
颠覆与转型
过去几十年,汽车企业每一项新技术开发和每一款产品上市投入均在数亿、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资金量级,并由此构建起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 销售和售后等环节在内的完善的商业模式。
但是,由于数字化程度低,各环节之间联动性较差,企业战略决策制定后便很难掉头。由于重资产模式试错成本太高,在过去汽车产业的历次转型中,有数十家汽车企业因决策失误导致功亏一篑,进而被整合并购。
如今,这一产业逻辑得以改变。过去几年,特斯拉和中国新造车势力以“颠覆者”的姿态进入汽车产业,创造了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吸引了一众传统车企跟着转型。
企业转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数字化时代,汽车企业的业务更加全面,软件、硬件、产品、服务多管齐下,相应的全链路业务流程也将迎来转型。在新的业务模式下,提高企业效率,尤其是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效率是车企的必然选择。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在单位时间和成本内创造最大的效益。
数字化让汽车企业的前台、中台和后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打造数字化组织和运营模式,是夯实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推进研发到服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业务能力蝶变的路径。
我们看到,传统车企们已经注意到了产业变革的风向,并积极做出转型和实践。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也深度参与其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车企业务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
例如广汽的GIP系统是集信息发布门户、体系落地平台、系统集成平台、统一工作平台、工作沟通平台、移动化办公“六合一”的综合协同管理平台;一汽以业务创新为基础,创建了“EASY”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办公移动化、数字化、千人千面,提升办公效率30%以上。
相比组织和运营的变化,从研发到销售再到全链路打通,更是数字化助力汽车企业变革的关键因素。
在研发领域,腾讯助力长安汽车研发中心打造了HPC(高性能计算)项目,使长安汽车获得了每年最新最强算力的支持,腾讯云在不同场景对不同CAE软件都做了充分的适配,满足长安汽车多样化研发需求。数字化也加快了智能电动车的产品迭代速度,过去汽车产业都是严格遵循5-7年的产品生命周期,现在基本是3年左右的产品周期。
在销售模式上,数字化为车企带来了灵活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复制、连接、模拟、反馈”的优势,来实现“转型升级”。
以腾讯汽车云数字营销SaaS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由营销数据服务组件+营销SaaS产品组件+营销运营服务组件组成,可灵活支持车企针对自身营销链路中的痛点做针对性开发应用。
例如针对吉利汽车存在的站点繁冗、供应商各为其政、用户无法做到沉淀浏览等问题,腾讯协助吉利建设和完善营销数据中台系统,沉淀了大量数据资产,助力吉利以智能化营销和运营体系实现数据反哺业务。
车企数字化升级期望重构IT技术的底座,打通全链路,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决策和商业模式。越来越多车企搭建了数字化平台开展全域汽车零部件溯源管理系统,车辆所有的硬件从制造到报废实现统一管理,大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于用户而言,规范化、可追溯的汽车零部件将提高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
例如蔚来汽车的换电模式,每一块动力电池都有固定的编码,每一块电池都会作为一件商品在企业的动力电池云平台中流转,依托云平台,蔚来可以开展灵活决策,实现电池的跨区域调度。
但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不是万能的,数字化转型仍与汽车产业历史上的大多转型实践一样,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所以,整车企业在布局数字化转型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回归企业发展的本质,从 “降本、增收、提效”等企业核心目标出发,以数字化不断调整和修正前进方向。
新形态、新服务
产业变革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业态下,汽车企业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价值再造。从不同的视角看,价值再造的意义有所不同:对车企来说,价值再造代表对车辆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挖掘;对用户来说,价值再造代表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从商业视角看,汽车企业所有的价值是围绕 “人”产生的,“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意味着从产品定义、生产制造、数字营销,再到用车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一切由用户来定义,由此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过去汽车企业用户服务遵循“1×N”法则,由于用户服务仅仅围绕车辆本身这一“硬件”,双方是“矛盾”的关系,用户较少感受到企业的服务态度和关怀。现在,汽车企业的用户服务变成了 “M×N”法则,M代表车企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是一个增量,因此双方变成了“伙伴关系”。
由于百年积累,传统车企的N,即用户保有量和新增量在一段时间内会仍然高于特斯拉和中国新造车势力。但随着智能汽车潮流的发展,后者的销量爆发性增长的势头迅猛,传统车企的压力显而易见。
在数字化时代,用户买车买的是“硬件+软件+服务”,车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用户创造极致的产品体验,并聚集优质资源为用户提供生态化服务。所以,对于新势力来说,增加用户是扩大价值的可行方式。而对传统企业来说,扩大服务则是创造价值唯一的途径,这也正是传统车企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意义。
未来,用户能感受到的车企服务主要包括硬件服务、软件服务和使用服务三大部分。其中,硬件服务变革主要是C2M,也就是用户定义汽车。
数字化时代的C2M是打通了用户和工厂,用户可以在移动端“DIY”车辆,工厂按照用户定义制造交付。例如腾讯联合吉利旗下广域铭岛共建工业互联新生态,共同开发大规模柔性定制C2M套件,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新型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市场用户、生产企业和供应链资源的高度协作。
同样需要说明是,C2M与原来的“选装包”模式有本质区别,选装包模式本质上是车企定义的,用户只有选择权,而C2M模式本质是用户定义,车企只是提供原料。
相比硬件服务,用户对软件服务和用车服务则要熟悉得多。软件服务结合自动驾驶正在带给人们对汽车的全新认识,依托自动驾驶数据中心和用户习惯数据中心,汽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像是智能服务管家。
未来的汽车生态也将不只是围绕车本身打造,而是会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硬件之外,针对软件和用户服务探索更加富有潜力的价值增长点,正是所有车企面临的挑战和全新机遇。
可以肯定的是,在跨界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当前的新机孕育着无限前景。而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车企,几乎还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在五年前,造车新势力应该是个褒义词。
在那个特斯拉凭借着强大的科技产品力,让老牌车企都为之一“震”的年代,让那些看着自主品牌被合资品牌压着打了这么多年的中国汽车人,有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梦,一个成为“中国特斯拉”的梦。
但梦想是要付出的,这个在中国已经火热了快5年的新产业,一开始便以融资规模大、入场门槛高而闻名,但在巨大市场前景的诱惑下,还是涌现了多达上百个玩家,他们的身后往往都带着一群庞大的投资队伍,资本的快速涌入,许多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肆意的生长了起来。
5年时间过去了,随着补贴退潮、持续亏损、车市低迷,新造车企业频现裁员、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工等乱象,行业也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进入了洗牌期。
在2019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过自己的预测:“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除了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和3家民企,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和小鹏。”
王总的这个预测虽然可能没那么灵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国内造车新势力是屈指可数的。2019年,所有造车新势力中,只有12家车企实现了交付,交付过万的更是寥寥。而量产交付则是衡量新造车企业的重要指标。
据乘联会数据,2019年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前三的玩家分别是蔚来、威马和小鹏,三家公司累计销量分别为20565辆、16876辆和16609辆,这样的数据虽然和国产特斯拉Model 3今年3月份过万的销量比起来有些难看,但好在是活下来了。
这些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本来都想着在2020年大干一场,但天不遂人愿,今年碰上了个疫情这么档子事,传统燃油车车企的老总都感觉脑仁疼,卖不出去车急的是团团转,各种直播互动、促销什么的都安排上了......
终于在4月份,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消费者的生活回到了正规,回暖的销量数据让各大车企松了口气。
根据公开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0.2万辆和207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6.6%和43.5%,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和4.4%。其中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传统燃油车车企可算是松口气了。
但新能源车企的心好像悬的更高了。
在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4万辆,虽然环比3月增长了14.8%,但同比是下降30.0%的,其中插电混动仅卖了2.15万辆,同比下降14%。
而纯电动汽车的批发销量4.23万辆,同比下降36%。4月新能源车销量的自主份额61.4%,合资32.9%。倒是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了2.7万辆,同比去年4月增长30%。
比亚迪和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的新能源车表现很强,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表现突出,共同成为新能源车市重要力量,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势力似乎真的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了。
忙着活下去的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其实自打出生以来,一直都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活下去。
200亿的投入资金,这是新能源玩家对新造车企业能生存下去的共同预测。如何保持追赶的速度、一边解决生存问题,是新造车企业们在前5年面对的共同难题,现在也是。
今年没那么“惨”的李斌
那个被称作为“2019年最惨的人”李斌掌管的蔚来汽车,即使经历了2018年高调登陆纳斯达克、2019年交付量第一,在2019年也数次遭遇生死大考,怎一个“难”字了得。
不过今年的李斌应该可以稍稍松口气了,因为蔚来与合肥的战略合作终于尘埃落定了。
今年年初,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70亿战略投资也解决了蔚来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有了地方政府这棵大树,蔚来应该是可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了。
李斌兴奋的说道,“蔚来已打通人民币融资渠道,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更是蔚来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变。”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有了钱,说话就是硬气”。
不管怎么说,短期来看,蔚来暂时上岸了。接下来蔚来能否真正成为抗衡国产特斯拉的主力,还是要看蔚来自身造血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我们也希望李斌不会让我们失望。
一直瞄着特斯拉的小鹏汽车
在2014年6月13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公司采用开源模式,对外开放所有专利之后,当时何小鹏在阿里内部建议做车,但没有如愿推进下去。2017年,何小鹏选择离开阿里,并全职加入小鹏汽车,所以从小鹏汽车的产品还是策略方面,都是可以找到一些特斯拉的影子的。
4月27日,小鹏汽车也举办了小鹏新车P7线上发布会上,发布会上,何小鹏数次将P7和特斯拉Model 3进行对比,无论是其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电池包高度、风阻系数、实测数据、电池安全,在涉及纯电车型续航的方方面面,小鹏P7均达到了特斯拉的水准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超越。
所以何小鹏看着P7也是自信的说出了“今天是小鹏汽车一个新的里程碑”。至于一直有着“汽车界小米”著称的小鹏汽车能否活跃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中,都要看小鹏P7这个“里程碑”到底能不能凭借性价比从特斯拉那虎口夺食了。
正在经历第一次危机公关的理想汽车
媒体人起家的李想,敢想敢说、快意江湖,为理想汽车赚足了关注度。而他所带领的理想汽车作为新势力,在今年4月的销量也超过了2600辆,作为一台定价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能取得月这个成绩着实不易。
在短短半年内,理想ONE的月销量已经稳坐国内造车新势力前三甲,并且仍然处于快速上升的势头,看起来是前途一片大好。
但随着理想汽车版图的拓展,却面临着首次公关危机。接连两天之内,一起高速刹车失灵,一起自燃,让所有的汽车消费者都在开始讨论一个新品牌的可靠性问题。如何解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可靠性担忧,将是李想的理想汽车接下来长时间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这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不能逃避的课题。
低调的威马汽车开始“高调”了
和蔚来、何小鹏、李想这些出身于互联网企业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出身于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沈晖带领的威马汽车给人的形象一直都时踏实低调造车的形象,短板则是在互联网营销、品牌营销方面要弱于前几者,而如今威马正在努力补上短板。
5月10日,威马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开了场品牌“云发布会”,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聘请著名歌手萧敬腾担任汽车代言人,这也是新势力造车行业首个聘请明星代言的案例。
其推出的新车威马EX5-Z也是瞄准“泛Z世代“的定位,希望以这种高调的形式引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更高的“新青年”的更多关注,威马汽车想要“破圈”。
造车新势力要自己走出“温室”
新能源汽车产业较燃油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车企前期投入的研发经费和市场开拓费用是相当高的,而市场规模较小,导致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会比燃油汽车更高一些。所以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意在降低终端售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但新势力总要自己去面对市场上的风风雨雨。
在今年的4月24号,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延长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期限。其中,此次更新的通知提出了一条新政策,即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设置30万元的门槛是我国借鉴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做法,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的售价须在 30 万元以下,这是避免了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综合考虑我国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产业发展等因素的一个良性发展政策。
对于大部分新势力车企来说,家底薄、基础弱、没有抗压能力,况且大都还未进入交付状态,只有不断投入,没有收入,这样的局面下,困难比其他传统车企更大,政府补贴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一下这种窘境,但这种好事也只能是存在于过渡时期。
面对未来没有补贴的日子,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将直面市场,对阵诸如有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国际列强,只有拥有核心的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活的更好,特别是在经历过此次疫情之后,也会给这些造车新势力们带来一些良性思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AI等已成为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愈演愈烈,引发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革。汽车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中的集大成者,也正步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期。除了在传统车企的推动下加速转型升级,大数据公司、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及新型模式运营公司等外部新鲜血液纷纷涌入汽车领域,实现多产业的跨界融合,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格局,而且波及环境、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影响着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孕育着广度和深度空前的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呈现“多方竞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态势。原本垂直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在全新硬件科技公司,新的内容商、服务商、运营商及基础设施公司,尤其是在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企业等外来力量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交叉网状的出行生态圈。
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的本质发生改变,即将进入全新的3.0时代。1.0时代,即汽车诞生之初,一家工厂独自打造汽车2.0时代,福特“流水线”及产业分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形成并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健全产业链而即将进入的3.0时代,则是多产业跨界交融,围绕汽车的出行功能形成产业生态圈,共同打造基于汽车的未来移动出行新业态。
汽车发展也将首次进入产业渐趋无边界的局面,汽车产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而复杂重重,诸多不同参与方都成为了未来出行服务生态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也有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世界各国对汽车产业都愈加重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是前所未有且与日俱增。过去汽车主要与制造业安全息息相关而今汽车又成为国家环境、能源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关键所在而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升级将使其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后发的中国来说,要牢牢把握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汽车,相信大家对自动驾驶技术都有所耳闻,但智能汽车的范围绝不仅限于自动化驾驶。要正确了解智能汽车的概念,必须从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这两个维度进行把握。智能化和网联化紧密关联而又不同,实现智能是目的,网联是核心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对智能汽车来说,智能化和网联化缺一不可。汽车的智能必须通过网联才能发挥作用,而网联则进一步提升汽车智能水平。传统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作为产品载体,通过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赋能,实现与外界环境的充分联接,构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部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业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机遇,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人机交互、产品载体的升级乃至外部生态,都是未来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值得各界的深切关注。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汽车智能制造体系的同步并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能制造是全球共认的大趋势。各主要工业强国为抢占先进制造的战略制高点,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日本的“再兴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致力于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走向“智能制造”,建成制造强国,在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
而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不仅自身是实现智能制造、建成制造强国的最佳载体,还对装备制造业、工业软件与操作系统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汽车智能制造升级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智能制造的内涵是大规模定制化的制造体系,而制造业的本质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两者正相符合。具体来说,这是一个以数据为驱动,实现互联、互动、智能的制造体系。
智能制造的战略要点是:由物联网到大数据,再到标准与端口,最后实现全面大集成。这种大集成不仅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集成,还指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横向集成。换言之,互联是基础,数据是核心,标准是规则,集成是终极形态,最终促成制造业的不断智能化。
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发生变化,高质量的产品只是一个基础条件,而通过定制化产品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才是智能制造更核心的竞争力。
智能制造的升级路径分为3个阶段:数字化、数字化+网联化、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可见,数字化是基础,通过将信息转变为数据,为网联化提供支撑网联化则在数字化之上实现互联,从而集成利用分散资源,同时方便控制机器而智能化在数字化与网联化之上增加了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与机器之间可以互动,加强网联的效果。
汽车产业作为最具综合性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范围广、关联因素多、影响深度大、复杂程度高。而今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正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机遇。
汽车产业跨界融合的重点方向可以概括为“制造体系升级”和“服务体系升级”。制造体系升级最终指向“按需生产”的制造业“理想境界”。在IT、互联网+、AI等信息产业的深度影响下,汽车产业正在形成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产业链。而服务体系升级则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更好地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及解决现有交通问题创造了全新可能。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逐渐成为汽车出行服务的重要趋势,将深刻改变交通系统和汽车生活,进而影响整个交通的大格局。此外,未来汽车还可基于电网融合技术提供可移动的储能供能服务,从而影响整个能源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服务体系升级的内涵。
在互联、智能和能源三大革命的驱动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竞争格局与产业生态的全面重构,不仅将对未来汽车及相关众多产业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还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全新活力,进而带来宝贵的战略机遇。必须积极把握住汽车产业变革的战略契机,稳步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SAM2019 , 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峰会 将于2019年6月25日-26日在上海举办,届时将邀请超过 50+ 国内外媒体 , 200+ 国内外行业人才 , 30+OEM 厂商 共同参与,重点探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期待大家的参与,详细内容,请点链接查看: http://www.joejade.com/SAM2019
以上就是关于华为云张修征:携手伙伴共建生态,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