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必迈创始人张志勇:我会体验自己做的每一款产品
必迈的首款跑鞋已于去年6月底向消费者发售。目前,必迈的产品已从跑步鞋服扩展到跑步配件装备等,在必迈网站及第三方电商渠道销售,在武汉、北京拥有线下实体店,还在北京朝阳公园开设了跑步体验中心。
48岁的张志勇,保持着不错的气色。
这或许和他近来频繁参加跑步活动有关。3月底,张志勇完成了人生第二个马拉松——无锡马拉松。
离开李宁已近4年,但张志勇时刻关注着这家公司。毕竟他在这里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历,更从一名普通员工一路走到CEO的职位,他和李宁本人也保持着密切联系,不久前,俩人还在顺义约了个饭局,就体育产业的一些话题进行了交流。
上世纪80年代,生于新疆、长在上海的张志勇来到北京,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读书期间,他在王府井的利生体育用品商店,接触到了国外品牌的运动鞋。“第一次有了运动鞋这个概念。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时一双鞋好像是三四百块钱,我们一个月生活费才一百来块钱。”
彼时的张志勇,无法想象李宁公司可以走到年销售额百亿元的门口,更不能想象,今天的体育产业会涌现如此多的公司、人才和资本。抚今追昔,张志勇感慨说:“有时候,想象力真的很苍白。”
李宁20年生涯,成就与争议并存
1992年大学毕业后,张志勇以财务身份加入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我记得是公司里的第12个员工。”张志勇说。
在李宁公司刚起步,员工数量不多时,张志勇有很多机会与李宁本人进行交流,内容涉及渠道、产品等方面。张志勇对懒熊体育说,李宁对体育精神等体育核心元素把握得很准,而且对运动员有着特殊情感。
财务出身的张志勇,对数字高度敏感。在他看来,文字描述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数字客观公正,透过数字能清晰看到公司业务走势和变化情况。张志勇的晋升之路飞快,1999年出任李宁财务总监。
初期的李宁公司,在陈义红的掌管下一路顺风顺水,年销售额近10亿元大关。但金融危机、宏观调整等外部因素,拖住了李宁的脚步。2001年,陈义红离职,张志勇出任李宁公司总经理。两年后,李宁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04年6月,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张志勇出任行政总裁(即CEO)兼执行董事。
“有能力的人多的是,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李宁先生选择了我。这是信任,感谢李宁先生。”张志勇对此很感激。
主政期间,张志勇不断进行业务和模式上的尝试和探索,带领公司在门店数量、品牌矩阵、多品类布局、国际化等多个维度急速前进。截至2010年底,李宁在国内拥有7900余家门店,旗下拥有红双喜、AIGLE(法国户外品牌)等品牌以及Lotto(意大利运动休闲品牌)的中国区运营权。通过代理商经营和自营双管齐下的策略,李宁还将店铺开到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2010年正值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张志勇启动品牌重塑战略,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做出重大调整,新口号为“Make The Change”,新标识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这一年,李宁营业额达到94.785亿元的峰值。
谈到品牌重塑计划,张志勇对懒熊体育解释说,“我虽然一直是职业经理人,但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是创业者,因为我很多事情是基于创业者去做的。我在2010年开始做新品牌的口号,包括产品线的变动,其实风险很大,职业经理人或许不会去做的.,但如果看到一些显著的问题,你是不得不做的。从一个品牌的长期发展看,创业者一定会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不会顾及短期的运营,而是看长期怎么把它运营下去,这个很重要。”
“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做够20年、30年,一定会遇到品牌老化的问题。”这也是张志勇主动求变的原因,“我那时候特别想把我们的主要受众转移到年轻端。李宁先生也非常支持我们团队的决策。”
事与愿违。经营成本的激增导致产品零售价高企,加上经销商加盟为主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对零售终端控制力不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李宁库存积压,产品性价比下降,在三四线市场丧失竞争力,零售商和消费者怨声载道。尽管此后李宁重新整合零售商和经营者,但是库存问题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头顶。
“我把有些问题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周期性问题,另一个是趋势性转折。”
在张志勇看来,库存就属于周期性问题。鞋服产业链较长,从设计生产到终端零售,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另外,到了2009年、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到了一个转折点。”张志勇以分销环节为例来做阐释。“零售店的营业额与其所有承担的成本已经开始不匹配了。很多单店利润下降,折扣增多。这其实是因为产业的后端发生问题,包括人工成本大幅上涨。这些都是转折性的。”
这些问题在李宁公司这里体现得尤为突出。2011年,李宁全年营收89.29亿元,较之前一年下降5.8%,净利润暴跌65.19%,仅为3.86亿元,在五大国产体育用品品牌(安踏、特步、361度、匹克、李宁)中垫底,而当年安踏营收同比上涨20.2%,达到89.04亿,几乎追平李宁。
一时间,唱衰李宁的声音此起彼伏,在下滑的业绩面前,李宁公司众多高管相继离职。
2012年春节,李宁裁员近30%。重压之下的张志勇,也在这一年7月辞去李宁公司行政总裁一职。
回首往事,张志勇对懒熊体育表示,李宁公司曾是国产运动品牌的领跑者,需要身先士卒。“李宁品牌重塑是针对商业趋势变化及自身品牌现状做出的探索。今天再来回看,这个过程可能会受制于能力、经验、知识和环境,但我觉得这种使命感,及让我们所有人去尝试的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好。”张志勇说。
“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经历即财富。”前李宁公司员工、现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评价说。
“我属于比较豁达的人,不会很纠结往事。”张志勇说。
紧跟中国体育变局,创建必迈品牌
离任后的张志勇几乎要消失了,除2012年10月出任千百度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014年10月辞去李宁非执行董事外,关于他的新闻,寥寥无几。
“离开李宁公司后,我休息了一阵,当时有些问题没有想清楚。”张志勇说,他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复出。
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正式发布。伴随着政策的出台,体育产业急速突变,体育投资机构、创业项目迅速涌现,赛事版权、IP价格高企且供不应求,俱乐部、场馆、体育媒介、中介等等几乎所有体育产业环节都在改变。
一批公司高管或加入体育创业公司或自己创业,者其中包括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700BIKE的前久邦数码(3G门户)总裁张向东,创立肆客足球的前网易门户副总编颜强,曾在投行负责贵人鸟IPO项目、如今创办闪瘦的王一鹤。
“大约到了2014年,觉得有些东西有答案了。”张志勇说。据记者的统计,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中国体育产业共发生了257起投融资,总金额达到174亿元。
“从2015年至今,是我在从事体育20多年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大改变。以往都是围绕着最贴近用户需求的运动装备为核心的商业模型,而今整个体育全价值链发生如此大的改变,是从来没有过的。”张志勇指出,资本是加速器。
与此同时,大陆人均GDP持续上升,消费升级的加速,也让体育行业来到了崛起和爆发的节点。因为,按照欧美国家经验,当国民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和2014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6767美元和7575美元。
“消费升级必然带来产品升级。”张志勇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消费升级后,细分市场的价值就被激发出来了,不再是像以前主要是传统的篮球、跑步等市场了。”
张志勇扎进了创业大潮当中。他创立的互联网运动品牌必迈于2015年2月2日开业,以跑步这个大众参与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作为切入点。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创业,做必迈这个品牌,是我职业生涯的延续。因为我看了更多趋势性的变化,想用一个新的模式去探索。”张志勇说,“我是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这方面有机会,何不试一试呢,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张志勇的优势在于,带领李宁从10亿左右做到接近100亿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运动鞋服行业规律的掌握。”体育用品业独立观察者马岗对懒熊体育指出,“但从0到1做好一个品牌,与从1到N做大一个品牌,差异蛮大。”
创业后的张志勇,开始试着跑步,一年多来,他已经完成了两个马拉松。另外,他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商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在张志勇看来,技术变化已经带来了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变化。其中,芯片技术、4G传送、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品牌、产品与用户沟通的路径更短了,进而改变了传播、营销、推广、互动等一系列商业环节。
必迈的首款跑鞋已于去年6月底向消费者发售。目前,必迈的产品已从跑步鞋服扩展到跑步配件装备等,在必迈网站及第三方电商渠道销售,在武汉、北京拥有线下实体店,还在北京朝阳公园开设了跑步体验中心。
在5月18日的中国体育产业跨界峰会上,张志勇介绍说,“我们的产品上没有明显的LOGO,大部分公司会放在前面,我们的LOGO放在侧面,我们鞋的LOGO都是藏在里面。不用代表谁,只要适合你就行了,这就是我们的理念,这种理念跟将来消费者的趋势是一致的。”
张志勇对记者说,体育装备这一块,将发生一些趋势的改变,“第一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品质,大部分人会越来越选有品质的东西,第二个核心是细分市场,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不一样。”
必迈现在的团队有近50人,除了部分传统行业的人员外,还有互联网和IT领域的年轻人才。公司的全部员工都是跑者。“我们的商业模型里面,能提取出三个核心DNA:运动、科技、互联网。”张志勇说。
“不出意外,我们都应该能做到大几千万的年收入了。”张志勇表示,必迈目前主要的股东是他和管理层以及外部的朋友,暂时还未考虑融资。“没有任何财务投资者,因为我们现金周转各方面都够,没有必要,先把自己的策略执行下去,我拿钱还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大家的立足点不一样。”
按照张志勇的计划,当跑步产品逐渐成熟时,必迈会进入到更多细分领域当中,例如冰雪项目。
在变现方式上,必迈计划先做产品,再逐渐向服务延展。“我们对变现的要求非常高,因为中国消费者还是愿意为实物产品买单,而服务变现,要花点时间才能做到。”张志勇说。
李宁帽子穿出去丢人吗
李宁回应冬装争议,喊冤不断!从李宁的道歉发文,我们可以看出李宁方面似乎是满腹委屈,他们认为他们的服装设计和造型是借鉴的古代头盔和战袍,他们觉得但凡是消费者有点文化素养,也不会误会他们,抵制他们!在我看来不是消费者没文化,而是李宁太爱狡辩!什么叫古代战袍和头盔?李宁才应该好好地去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服装特点!建议李宁的设计师们集体去博物馆看一看我国古代头盔和战袍是如何设计的,好好的对比一下,古代的头盔和战袍是不是他们设计的样子,是不是他们使用的颜色!李宁的设计师设计的服装明明就是某个国家的范,还硬是要装我国古代的服装,实在是令人咋舌!
李宁的此番狡辩算是彻底地将李宁推入了万劫不复,从股市反馈来看,李宁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度缩水,并且这还不是终点,随着消费者的抵制,李宁全线销量断层式的下降,假以时日,李宁便会因此次设计问题触及消费者底线而去承担凄惨的后果!爱国之心,我们从不改变,李宁应该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网友热议
网友认为李宁一点都不冤!李宁在大家发现问题之后,还意图拿起我国古代头盔和战袍来狡辩以及掩耳盗铃,实在是令人感慨!错了就错了,有错改之,尚有出路!错了狡辩,拒不改变,还要把消费者当成愚者来愚弄,李宁此次算是栽了!消费者可以撑得起李宁,也可以让李宁从此再无回天之力!
国潮
李宁再也不会有人叫它中国李宁了,李宁的国潮标签是时候摘下了!希望其他的品牌从此引以为戒!
冤吗?李宁回应冬装争议!你的看法是什么?
上海闵行华谊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李宁帽子穿出去不丢人;李宁公司拥有完善的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销售能力,以经营李宁品牌专业及休闲运动鞋、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为主,已在中国建立庞大的零售分销网络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持续加码电商阵地、构建电商生态。李宁公司于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股票编号:02331.HK)。
李宁老板是日本人吗
上海闵行华谊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08-11在上海市闵行区注册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951号4幢406室-408室。
上海闵行华谊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000312115376M,企业法人李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闵行华谊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发放贷款及相关的咨询活动。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上海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126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64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闵行华谊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李宁老板不是日本人,李宁自己是老板,他是最大股东。
钱炜(日文名:高坂武史),日籍华人,1971年出生于中国,1990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现担任李宁集团联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
钱炜1996年加入了优衣库的控股方迅销有限公司,开启了长达23年的优衣库职业生涯。曾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出任优衣库(中国)的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2020年李宁经历了职业生涯低谷,因为是运动员,不擅长服装品牌的运营管理,所以在年底他选择了把整个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了高乔武史,但李宁还是集团最大股东,其他的都是参股,所以李宁集团的老板还是他自己。
李宁简介:
李宁,是“体操王子”李宁在1990年创立的专业体育品牌。李宁公司拥有完善的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销售能力,以经营李宁品牌专业及休闲运动鞋、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为主。
1990年,李宁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亚运会领奖服以及中外记者指定服装,“李宁牌”伴随亚运圣火传遍全国。
以上就是关于专访必迈创始人张志勇:我会体验自己做的每一款产品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