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历代国画名家笔下

2024-01-01 17:28460网络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为历代文人雅客所喜爱。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王冕  墨梅

梅属乔木,凌寒独开,君子比德,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众所喜爱。宋代王安石咏梅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元代王冕题画《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梅花象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爱戴的情怀。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春消息图  元代  邹复雷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图绘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错,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一片生机。用笔雄健,墨色浑厚,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有曹莹、缪朴、王麟三人题诗,左侧自识“钱塘王牧之为文敏指挥使写”,钤“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难辩。

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此画中写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以淡墨点染出山石,水仙、茶树用工笔细加勾画,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内的渲染,间点丹红,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山雀用笔筒略,造型却准确生动。

梅花绶带图  清代  沈铨

此图写寒梅怒放,一绶带鸟栖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呜叫。梅枝曲折,由墨笔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铅白点染,晶莹剔透。绶带鸟及小雀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北宋黄筌之意韵。

梅花图 清代  汪士慎

此画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梅的独特风格。金农曾评日:“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我们看到作者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这幅《梅花图》便可作为佐证。

春风香国图  清  汪士慎

此画以梅兰竹、牡丹为题。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笔写干,稍加点染,曲折秀逸。墨线勾花,略罩淡粉,铅白点蕊,神清韵足;中锋撇写兰叶,转折有致,以朱砂点写花冠,淡墨点心,新颖不俗。牡丹花叶以淡墨润染,钩勒花瓣罩染轻粉,晕染有湿润清丽,水气空朦之感。

玉壶春色图 清代  金农

图中取梅树老干一截,通贯画幅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绝,又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右侧上端有作者自题,乃知为追思五十年前,观元至大辛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此为金农老年精心之作。

此图裁取梅树一角,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枝干苍老古朴,花蕊挺劲清秀,运笔密而不乱,繁而不杂,墨气雄厚,一轮圆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未开”

“欲开”

“盛开”

“将残”

马麟《层叠冰绡图》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元 邹复雷《墨梅图》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水仙图》 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墨梅图》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陈录 《万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录 《梅花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王谦 《梅石图》

明 王谦 《梅花黄鸟图》(左)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清 石涛《梅花图》

李方膺《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青岛博物馆藏

唐寅 《梅花书屋图》

清 陈枚 《月下赏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烟笼玉树图》 明 陈录

《梅花绶带图》 清 沈铨

《玉壶春色图》 清 金农 南京博物院藏

《红绿梅花图》 金农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画和油画有什么区别?

国画九级的标准:写意花鸟:统一命题,画出符合题意,具有个人风格的花鸟画。工笔花鸟一级:拓描画稿,白描一幅简单的折枝花卉。二级:拓描画稿,白描一幅较复杂的折枝花卉。三级:拓描画稿,白描并单色分染主体花与叶。四级:拓描画稿,白描并分色分染主体花与叶。五级:拓描画稿,画一幅重彩花卉。六级:拓描画稿,画一幅较复杂的工笔花鸟画。七级:写生一支花卉并组成画稿,白描后分染,罩染主要花卉。八级:在写生的基础上,独立构图完成画稿或创作画稿,白描后分染,罩染主要花卉。九级:在写生的基础上,独立构图完成画稿或创作画稿,白描后完成一幅工笔花鸟画。山水画一级:画出简单的以山、水为题材的一幅画。二级:画出树、石、山较准确的一幅山水画。三级:画出有远近的一幅山水画。四级:画出一幅较完整的山水画。五级:完成一幅较完整的山水画,要题款、用印。六级:画出一幅较完整的山水画,要有房、桥、船等适当点景并要题款、用印。七级:统一命题,画出符合题意,有意境的山水画。八级:统一命题,画出符合题意,主体鲜明的山水画。九级:统一命题,画出符合题意,具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写意人物一级:画出一幅简单的人物画。二级:画出一幅简单的人物画。三级:画出一幅较复杂的人物画。四级:写生简单人物。五级:写生人物画。六级:写生人物画。七级:人物画创作。八级:人物画创作。九级:人物画创作。工笔人物一级:拓描画稿,白描一幅简单的人物头像(古代、现在人物均可)。二级:拓描画稿,白描并单色分染人物主体部分。三级:拓描画稿,白描并渲染一幅人物。四级:拓描画稿,画一幅壁画形式人物。五级:拓描画稿,白描并渲染一幅人物。六级:拓描画稿,画一幅较复杂的工笔人物画。七级:写生人物头像或半身像,并组成画稿,白描后分染、罩染人物主要部分。八级:写生坐姿人像,并组成画稿或创作画稿,白描后分染,罩染人物主要部分。九级:写生或默画简单的动态人像并添加简单背景,独立构图完成画稿或创作画稿,白描后分染,罩染人物主要部分。

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1、作画工具不同:

油画作画工具有颜料、松节油、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

2、风格不同:

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

3、装裱不同:

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

4、起源不同:

油画起源于欧洲国家,通常的说法是1581年利玛窦携天主、圣母像到中国后,才开始了中国的油画;

国画历史悠久,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朝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油画

百度百科-中国画

步骤如下:

1、起铅笔稿的时候,应该避免直接在云母熟宣上起稿子。通常应在草稿子上起好草稿,待线条定下来后,再拓印到云母熟宣上。

拓印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是直接把云母熟宣覆盖在你的草稿上,用铅笔把线稿蒙着描下来。如果你有拷贝台,则比较好描线条。

(2)是把草稿背面用2B铅笔全部涂黑,然后把草稿覆盖在云母熟宣上,用笔使劲在草稿上走一遍线条,这样当你把草稿纸移开以后,云母熟宣上就留有铅笔稿的痕迹了。

2、倒一点墨汁出来。选一只狼毫笔,狼毫笔选择普通的小楷笔即可,不用选择太细的笔,完全浸透墨汁后,开始描线。

在实际勾线中,你会发现太细的毛笔并不好用,反而是小楷笔这种稍粗一点点的笔比较适合勾线。选择狼毫的原因是狼毫比较硬,勾出的线条比较有力度。

3、由于这一次的叶片染色不是重点,所以叶片只用了淡墨来染,没有罩其他色了。  染色的时候还是拿一只清水笔,一只沾墨笔。在这里,我用的清水笔是羊毫笔,它比较柔软,晕染色泽时比较柔和。沾墨的笔就直接用的是狼毫笔。

扩展资料:

工笔画的材料

1、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兼毫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排笔、联笔。

4、熟宣或熟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笔画

以上就是关于历代国画名家笔下 最美的梅花盛宴!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福步贸易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福步贸易网
3.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fobmy.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谢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